国际民防日3月1日国际民防日主题班会节日介绍?关于民防?民防常识
节日介绍关于民防民防常识目录
2022年3月1日国际民防日节日介绍第一部分
是为纪念1972年3月1日国际民防组织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1990年国际民防组织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民防日,以纪念1972年3月1日国际民防组织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节日宗旨:通过开展宣传防空防灾、公共安全和民防知识,增强民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国际民防日
国际民防徽标国际民防组织(ICDO)是在1931年成立的“日内瓦国际协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宗旨是在战时利用中立区保老、幼、妇、残等非战斗人员。
2022年3月1日国际民防日关于民防第二部分
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等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民防是国际通用词,英文CivilDefence民防功能的范围除了应对战争灾害外,还包括应对和平时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
最早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当时,随着飞机技术性能的提高,特别是轰炸机的出现,空袭后方城市和工业区、交通枢纽成为敌对双方经常性的战斗行动。现在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建立民防体系,并制定了民防法规,把平时防灾救灾和战时防空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国际民防组织有49个成员国和10个观察员国。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民防组织。“民防”起源于空袭
民防包括战争空袭的防护A自然灾害的防护B民间人为灾害的防护C
民防的任务旨在保护平民居民不受灾害,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的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下列人道主义任务。
一)发出警报;二)疏散;三)避难所的管理;四)灯火管制措施的管理;五)救助;六)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和宗教援助;七)救火;八)危险地区的查明和标明;九)清除污染和类似保护措施;十)提供紧急的住宿和用品;十一)在灾区内恢复和维护秩序的紧急支助;十二)紧急修复不可缺少的公用事业;十三)紧急处理死者;十四)协助保护生存所必需的物体;十五)为执行上述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和组织的补充活动。民防的任务
2022年3月1日国际民防日民防常识第三部分
灾害警报灾害警报,是在即将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故灾害时,利用防空警报系统,向某个区域的民众发放的灾害警报音响信号,告知民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警报信号可以利用人民防空户外音响警报器发放,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广播、电视等发放,主要是电动音响警报器。
防空警报防空警报就是报知敌方突袭的信号。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防空警报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长3分钟,有攻击预兆时发放,要求人员疏散。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在空袭暂时缓解时发放。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长3分钟,在我方将受攻击时发放。
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厨房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在室内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在公共场所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边沟、土堆旁、大树下疏散隐蔽,迅速卧倒。在空旷地
地震减灾发生地震时,不要使用火柴、蜡烛或其他火源,以防因煤气泄漏而引发火灾或爆炸。外出乘车途中,双手牢牢抓住把手或座位等,并注意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停车,注意不要将车停在树木、建筑物、桥梁和电缆附近。在家应保持冷静,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应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墙角处,或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处。商城购物时应躲到近处的大柱子旁屈伸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或者前往无障碍的通道躲避,楼梯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从楼上向底层转移时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台风灾害防护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居住在各类危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