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0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pdf
文件大小:2.16 MB
总页数:6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5.46万字
文档摘要

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1)

(1)A.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B.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但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C.但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D.但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在设计微内核OS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其中的“封装”,“继承”,“对象类”和

“多态性”,以及在对象之间采用消息传递机制等,都十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正确性”、“可

靠性”、“易修改性”、“易扩展性”等,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开发系统所付出的开销。采用微

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与传统的操作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增

强了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其原因如下。

①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由于微内核OS的许多功能是由相对独立的服务器软件来实现的,

当开发了新的硬件和软件时,微内核OS只需在相应的服务器中增加新的功能,或再增加一

个专门的服务器。与此同时,也必然改善系统的灵活性,不仅可在操作系统中增加新的功能,

还可修改原有功能,以及删除已过时的功能,以形成一个更为精干有效的操作系统。

②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由于微内核是出于精心设计和严格测试的,容易保

证其正确性;另一方面是它提供了规范而精简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微内核外部的程序

编制高质量的代码创造了条件。此外,由于所有服务器都是运行在用户态,服务器与服务器

之间采用的是消息传递通信机制,因此,当某个服务器出现错误时,不会影响内核,也不会

影响其他服务器。另外,由于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中,所有与特定CPU和I/O设备硬件

有关的代码,均放在内核和内核下面的硬件隐藏层中,而操作系统其他绝大部分(即各种服

务器)均与硬件平台无关,因而,把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硬件平台上所需作的修改

是比较小的。

③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由于在微内核OS中,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以及服务器和

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采用消息传递通信机制进行的,致使微内核OS能很好地支持分布式

系统和网络系统。事实上,只要在分布式系统中赋予所有进程和服务器唯一的标识符,在微

内核中再配置一张系统映射表(即进程和服务器的标识符与它们所驻留的机器之间的对应

表),在进行客户与服务器通信时,只需在所发送的消息中标上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的标识

符,微内核便可利用系统映射表将消息发往目标,而无论目标是驻留在哪台机器上。

若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程序正在将修改后的(2)文件写回磁盘时系统发生崩溃,对系统

的影响相对较大。

(2)A.用户数据B.用户程序C.系统目录D.空闲块管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为了实现“按名存取”,必须为每个文件设置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

专门用于文件的检索,因此至少要包括文件名和存放文件的物理地址,该数据结构称为文件

控制块(HieControlBlock,FCB),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或称系统目录文

件。若操作系统正在将修改后的系统目录文件写回磁盘时系统发生崩溃,则对系统的影响相

对较大。

某虚拟存储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淘汰算法,假定系统为每个作业分配4

个页面的主存空间,其中一个页面用来存放程序。现有某作业的程序如下:

VarA:Array[1..100,1..100]OFinteger;

i,j:integer;

FORi:1to100DO

FORj:1to100DO

A[i,j]:0;

设每个页面可存放200个整数变量,变量i、j存放在程序页中。初始时,程序及i、j

均已在内存,其余3页为空。若矩阵A按行序存放,那么当程序执行完后共产生(3)次缺

页中断;若矩阵A按列序存放,那么当程序执行完后共产生(4)次缺页中断。

(3)A.50B.1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