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航运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产业转移、贸易碎片化或催生亚洲集运机遇,解析海丰、德翔、锦江差异化布局图谱.docx
文件大小:272.11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1.43万字
文档摘要

目 录

(一)供需均衡的亚洲区域内市场,关注产业链加速转移、贸易碎片化趋势变量..51、需求端:全球集运第二大市场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速 5

2、供给端:亚洲区域内运力增速低于全球整体 6

3、关注产业链加速转移、贸易碎片化趋势变量 7

(二)海丰国际、德翔海运、锦江航运对比 10

1、运力情况 10

2、航线网络布局 12

3、单箱收入与成本 14

4、财务数据: 15

(三)投资建议 18

(四)风险提示 18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主要航线货运量占比变动情况 5

图表2 国际航运市场及主要航线增速情况 5

图表3 全球集装箱船及3000TEU以下船在手订单占现有运力比重 6

图表4 全球集装箱船及3000TEU以下船供给增速情况 6

图表5 全球集装箱船及3000TEU以下船的船龄分布情况 6

图表6 全球集装箱船及3000TEU以下船在手订单占比与20岁以上运力占比 6

图表7 2018-2019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情况 7

图表8 2025年中美关税情况 7

图表9 中国出口金额结构 8

图表10 美国商品进口结构 8

图表11 中国出口金额结构 8

图表12 中国对部分国家出口同比增速 8

图表13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占全球比重提升,中国在亚洲对北美出口份额逐步下降 9

图表14 301法案收费细则 9

图表15 美西、美东航线中国建造/中国公司运营运力占比 10

图表16 10月14日后中国建造/中国公司运营港口费用占即期运价比重 10

图表17 海丰、德翔、锦江24年底船舶艘数及总运力 11

图表18 海丰、德翔、锦江自有租赁运力占比 11

图表19 海丰、德翔、锦江总运力和自有运力累计增速(24vs20) 11

图表20 海丰、德翔、锦江自有运力占比 11

图表21 海丰、德翔、锦江自有和租赁船单船平均运力 12

图表22 海丰、德翔、锦江自有运力船型分布情况 12

图表23 海丰、德翔分地区挂港数量 13

图表24 海丰、德翔分地区靠港次数 13

图表25 海丰国际营业收入分地区 13

图表26 锦江航运营业收入结构 13

图表27 德翔海运分地区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14

图表28 德翔海运亚洲区域内营业收入结构 14

图表29 海丰、德翔、锦江单箱收入(美元/TEU) 15

图表30 海丰、德翔、锦江单箱成本(美元/TEU) 15

图表31 德翔海运运力结构(TEU) 15

图表32 德翔海运(短期和长期)租船费用率 15

图表33 海丰、德翔、锦江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16

图表34 海丰、德翔、锦江归母净利润(百万美元) 16

图表35 海丰、德翔、锦江毛利率(%) 16

图表36 海丰、德翔、锦江净利率(%) 16

图表37 海丰、德翔、锦江总资产周转率 17

图表38 海丰、德翔、锦江资产负债率(%) 17

图表39 海丰、德翔、锦江ROE摊薄(%) 17

图表40 海丰、德翔、锦江ROA(%) 17

图表41 海丰、德翔、锦江分红比率(%) 18

(一)供需均衡的亚洲区域内市场,关注产业链加速转移、贸易碎片化趋势变量

1、需求端:全球集运第二大市场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速

亚洲航线是国际集装箱航运行业中的第二大细分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区域。2024年亚洲航线完成货运量6529万TEU,占全球集装箱贸易量比重为30.7%;2001年至2024年集装箱运输货运量CAGR为6.85%,明显高于东西航线的4.38%、南北航线的4.23%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9%。

图表1 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主要航线货运量占比变动情况

图表2 国际航运市场及主要航线增速情况

50% 20%

40%

30%

15%

10%

5%

2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E

2026E

10% -5%

20012002034

2001

2002

03

4

-15%

资料来源:Cla资料来源:Cla 全球 东西航线 南北航线 亚洲航线

资料来源:Cla

资料来源:Cla

rksons, rksons,

亚洲区域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快速增长,受益于亚洲地区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主要包括:首先,亚洲地区人口基数大,消费潜力高,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刺激着亚洲各国对

外商品的进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