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焊接缺陷的防止措施
01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a.控制焊缝中硫鳞碳等有害元素。这些有害元素主要来源母材和焊接材料。母材中的有害元素要低于国家标准,焊丝、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有害元素低于同牌号的母材。
b.对熔池进行变质处理。通过变质处理细化晶粒,不仅可以提高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提高抗结晶裂纹能力。?c.调整熔渣的碱度。焊接熔渣的碱度越高,熔池中的脱硫脱氧越完全。杂质越少,越不易形成低熔点化合物,并可以显著降低焊缝金属的裂纹倾向。因此在焊接较重要的产品应选用碱性焊条和焊剂。?
d.防止结晶裂纹的工艺措施?在产品一定的条件下,调整工艺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结晶裂纹的产生。
第一调整焊接参数,得到抗裂能力较强的焊缝形成系数。焊缝形成系数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加,随着电流增加而减小。当线能量不变时焊接速度越大裂纹倾向就越大。
第二调整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高变形率越大,结晶裂纹倾向就越大。冷却速度可以通过调整焊接参数、预热以及施焊的时间来实现。通常用增加线能量来降低冷却速度的效果是有限的,采用预热效果明显,但是预热成本高,劳动条件差,只有焊接结晶裂纹非常敏感的材料时,才用预热法。利用焊接产生的余热可以降低冷却速度,多道焊接时,道与道之间不停顿连续施焊可以降低冷却速度。焊接后及时覆盖也可以有效降低冷却速度。?
第三调整焊接顺序,降低约束力。在产品尺寸一定时,合理安排焊接顺序,对降低接头刚度、减小变形有明显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结晶裂纹。
02冷裂纹的防止措施
a.选用优质低氢焊接材料和低氢焊接工艺;?
b控制氢的来源,烘干焊条、焊剂,注意环境湿度,仔细清理坡口附近的油污、铁锈;?
c.适当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提高焊缝金属韧性,也可防止冷裂缝产生;
d.工艺措施,正确的施工程序、焊缝位置和施焊顺序,选择焊接线能量,预热温度,焊后热处理;
03再热裂纹的控制措施
a.选用在热裂纹敏感小的母材;比如铬钼钢,铬含量大于1.5%的比小于1%的好。
b.避免采用应力集中的结构,力求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缺陷(夹渣、为焊透等);?
c.应选择高温强度低于母材的焊缝;?
d.提高预热温度,焊后采用缓冷措施,均可减少再热裂纹的发生。?
e.用低强高速的焊缝盖面,或焊完后用钨极氩弧焊将表面重熔一次,也可以减缓残余应力,有利于减少再热裂纹
04埋弧焊缝裂纹防治防法综述:
a.合理选配焊接材料;?
b.合理选用焊丝,焊丝质量要达标;?
c.适当降低焊速、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d.双面焊接时,焊前适当预热或减小电流,降低焊速;?
e.改进坡口;?
f.调整焊接参数或改变极性(直流);?
g.合理安排焊接顺序;?
05防止产生气孔的措施
a.清除焊丝坡口及其附近的油污、铁锈、水分和杂物;?
b.焊剂按规定烘干;?c.焊前预热减缓冷却速度;?
d.用偏强的线能量施焊;
?e.焊剂必须过筛、吹灰、烘干;?
f.调节覆盖层厚度疏通焊剂
06防止接头金属组织和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措施
a.调整焊接工艺,当功率不变时,增加焊接速度可以使焊缝晶粒细化。为了减少熔池金属过热,在埋弧焊时可以向焊缝金属中附加冷焊丝,或在坡口预置碎焊丝。?b.焊后热处理,可以起到改善组织性能、消除残余应力、排除扩散氢的作用。?c.由于化学成分引起的焊缝性能不符合要求,应采用在焊剂中添加易烧毁的有用元素加以补偿。?
07
防止残余变形的措施
1设计措施
a.合理设计焊缝尺寸和形状,焊缝尺寸大焊接变形大;?
c.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焊缝;?
c.合理设置焊缝位置,尽可能对称与截面中性轴,或使焊缝接近中性轴,这对减少梁、柱构件挠曲变形有良好效果;?
2工艺措施
a.采用反变形法,事先估计好变形的大小和方向,在装配时给予一个相反的变形与焊接变形相抵消,焊接后保持设计要求。?
b.刚性固定法,将构件加以固定,限制焊接变形。这种做法可以减少焊接变形。?
c.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用能量较低的焊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焊接变形。
d.合理的装配顺序可以有效减少焊接变形
08防止产生夹渣的措施
a.焊接前应对焊件认真清理,多层焊接时应对前一层熔渣清除干净。
b.防止未焊透、未熔合的措施
c.调整焊接参数。?
d.修正坡口尺寸。
?e.焊丝送进速度与所选焊接参数相协调。
f.进行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09防止偏析的措施
a.减少焊缝中的有害杂质(S、P、C);
?b.控制和调整焊接速度;?
c.b.控制和调整焊缝冷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