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风景谈》教案 中职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语文.pdf
文件大小:157.3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5.5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风景谈

【教学目标】

1、理解散文的“形”与“神”、“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2、学习本文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把写景与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写景的过程中

进行精辟的议论的写法;

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的生活,体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

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爱国热忱,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把写景和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写景的过程中

进行精辟的议论的写法;

2、学习文章递进式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文化战士

茅盾先生的作品。本文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现了抗日军民团结一致,力求向上的精神面貌。

《白杨礼赞》还有一篇姊妹篇,那就是《风景谈》。说是姊妹篇,两者在题材、体裁、及写作

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1940年访问延安后在重庆写。

3、解题:“风景谈”即谈风景,是宾语前置。本文共10个自然段,除4、6、8、10段是

议论外,其余6个自然段的描写,各自构成一幅幅画面。

4、生字词:

妩媚颀(qí)长摇曳(yè)黑魆魆(xū)

缭绕静穆偎(wēi)依温雅

调朱弄粉:旧时指妇女美容打扮。

百无聊赖:形容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贻(yí)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

万籁俱静:意思是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二)理清思路

1、全篇共写了几幅画面?快速阅读,分别为这些画面命名。

明确: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2、描写了延安军民的生活,我们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文章写的是延安?

明确:“黄土高原”、“北国”→延安;多处写了“河”→“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

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方言、唱起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

荒山石洞读书的人,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清晨号兵→延安人。

3、六幅画面,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试归纳,并概括段意。

明确:第1段“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第2-4段“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

活动尤其伟大。

第5-8段“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表现高贵的精神境界填

补了自然界的贫乏。

第9-10段“北国晨号”: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

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4、这六幅画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明确:按照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逐一深化的顺序排列,内在的关系是逐渐推进

的。

先写猩猩峡外的沙漠景色,经议论点明题旨后,提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的基本观点→描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延安青年的学习和休息,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

动尤其伟大,表现高尚的精神生活会给外界积极影响→描写战士的英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

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文章写风景,谈风景,层层推进,步步深化,最后一段画龙点睛,圆满地表现了主题。

三、课文解读

(一)沙漠驼铃

1、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者要来描写沙漠?

明确:《塞上风云》的预告片

2、为什么《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会令作者想起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呢?

明确:影片写的是塞上,并且该影片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国内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故事,正

是这部爱国影片的主题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使他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忆起延安见闻,它

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同时作者又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的告诉人们,即使最单调、最平板的

荒原,只要有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大为改观,为后文歌颂人类的伟大,歌颂抗日军民埋下伏笔。

3、请找出具体描写沙漠和的语句并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

明确:最单调、最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