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由网格状金属板栅上涂覆铅膏组成,铅膏是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成分是氧化铅,红棕色
正极活性物质的泥化失效以及正极板栅的腐蚀是VRLA失效的重要原因
正极板一般较厚,以应对活性物质的泥化脱落,而且比负极板少一片
常温低率放电时,电池容量受限于正极;额定电压
最常见的是12V系列,2V的主要应用在工业上,6V的不常见,用于某些设备如医疗设备等
额定容量
在一定标准下,由生产厂商定义的电池的容量
通信用铅酸电池的额定标准标准是25℃时以10HR放电至1.80VPC
实际容量因温度、放电率和终止电压的不同而不同
终止电压
FinalVoltage,F.V.,为了保护电池,放电至F.V.时应停止放电
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大小有关:电流越小,终止电压越高
0.1C放电的F.V.一般为1.80VPC;充电电压
分均充(Boost)和浮充(Float),充电电压值主要跟电解液浓度有关
均充电压:25℃时约为2.35VPC,充电速度快,根据电流不同,可在5~10小时内充满电
浮充电压:25℃时一般为2.23~2.27VPC,在该电压下充电速度和自放电速度相当
温度不同时,电压应做相应的调整,叫做温度补偿
放电深度
是指放出电量占电池额定容量的百分比(DepthofDischarge,DOD);
不同放电深度下,电池的循环寿命差异较大,放电深度越深,寿命越短
温度补偿系数
环境温度变化1℃时充电电压的改变值叫温补系数,通常为-2~4mV/℃
该值为负表示温度升高时充电电压降低
温度补偿范围一般为0~50℃;开路电压(OpenCircuitVoltage,OCV)
最大意义在于能衡量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
需要在充电或放电结束后两小时测量
因厂商、应用领域、技术等因素,100%SOC的电压不同;双极硫酸盐化理论:1882年由Tribe和Gladstone提出,简称双硫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电池在放电时正、负极都生成硫酸铅:
充电时反应逆向
PbSO4+2H2O+PbSO4→Pb+PbO2+H2SO4;副反应:主要包括充电时负极的析氢反应、正极的析氧反应以及析栅的腐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