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制知识培训课件
引言
感染控制基本概念
感染控制措施
消毒与灭菌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
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
contents
目
录
引言
01
提高员工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率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01
02
04
03
感染控制基本概念
02
感染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的过程。
感染的定义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感染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感染的分类
感染链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和条件,引起新的感染发生的整个过程。
感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带菌者、动物传染源等。
感染源
感染链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感染控制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感染控制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切断感染链,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感染控制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感染控制措施
03
手卫生
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注射
医疗废物处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需进行手消毒。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避免重复使用。
根据可能接触到的感染源,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等。
正确分类、收集、运送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将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房。
患者安置
限制人员出入
个人防护
物品专用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需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离开时需进行手卫生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
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等应专人专用,定期清洁消毒。
负压病房
空气消毒
通风换气
减少人员流动
01
02
03
04
将患者安置在负压病房,病房内空气经高效过滤后排出,防止病原体传播。
使用紫外线灯、臭氧等空气消毒设备对病房空气进行定期消毒。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与灭菌
04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定义
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
包括热力消毒(如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和辐射消毒(如紫外线、微波等)。
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等。
03
02
01
消毒的应用场景
日常生活用品的消毒,如餐具、毛巾等。
医疗机构的消毒,如手术室、诊疗室等场所的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食品加工和餐饮业的消毒,如厨房用具、餐具的消毒。
灭菌的应用场景
医疗用品的灭菌,如手术器械、注射器等医疗用品的灭菌处理。
01
02
特殊行业的灭菌需求,如药品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灭菌处理。
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灭菌,如培养基、实验器材的灭菌处理。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05
手卫生的重要性
减少病原体传播
降低医院感染率
卫生手消毒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外科手消毒
进行外科手术或诊疗操作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手部暂居菌
选择合适型号和规格的口罩,正确佩戴,及时更换
口罩
根据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戴手套前后应洗手
手套
根据可能接触到的病原体类型和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隔离衣和防护服
03
避免使用不洁净的毛巾擦手
01
手卫生
02
避免长时间不洗手
1
2
3
避免在洗手后接触污染物品
个人防护
避免使用过期或破损的防护用品
避免在污染环境中摘下口罩或手套
避免将个人防护用品随意丢弃
医疗废物管理
06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01
02
03
04
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传播疾病
医疗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污染环境
医疗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如刺伤、中毒等。
危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