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指南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
文件大小:84.47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5.65千字
文档摘要

ICS35.240.99CCSL77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858—2025

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指南

Digitalvillage—Guidelinesforinformationiza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service

2025-05-24发布2025-06-24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858—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基本原则 1

6总体框架 2

6.1概述 2

6.2基础设施 2

6.3数据资源 3

6,4业务应用 3

6.5交互方式 4

7安全管理 4

8保障支撑 4

8.1制度保障 4

8.2组织保障 4

8.3人员保障 5

9评价改进 5

参考文献 6

DB37/T4858—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共山东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DB37/T4858—2025

1

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提供了总体框架、安全管理、保障支撑和评价改进等方面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县域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10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

GB/T

34300

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

40088

村务公开管理规范

DB37/T4828数字乡村村务公开信息化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乡村digitalvillage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数字化手段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实现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生产力,是信息社会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种新形态。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

5基本原则

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实用性原则。综合考虑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和本地特色。

DB37/T4858—2025

2

——集约性原则。整合各部门现有业务应用和数据资源,提升业务应用全面性和资源共享,避免系统、平台、应用等方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安全性原则。制定安全策略,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各业务应用安全稳定。

——可扩展性原则。相关软硬件宜具备业务扩展、功能扩展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

6总体框架

6.1概述

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总体框架是对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活动的概括,涵盖了数字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需考虑的因素。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交互方式

PC

PC端

移动端

移动端

电子显示屏

数字乡村一张图

业务

业务应用

智慧党建政务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农技服务

智慧党建

政务服务

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应急管理

农村电子

商务

农技服务

乡村旅游

医疗健康服务

智慧农业

供销服务

农村金融

服务

教育服务

公共法律

服务

便民服务

养老服务

平安乡村

劳务用工

文化生活环境管理

文化生活

服务

数据

数据资源基础设施

专题数据库

乡村治理

乡村服务

乡村产业与经济

乡村自然资源

乡村人口

乡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