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结性考试大作业二答案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经济方面:
提供方向导航:文化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理念支撑。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共同富裕”“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理念,分别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新时代“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生动注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共识以及攀登科技巅峰的创新突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根基。
鼓动澎湃能量:文化产业本身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例如,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交出瞩目成绩单,12万件文化产品应有尽有;古代神话故事衍生出百亿票房爆款电影;红色题材舞剧叫好又叫座等,文化产业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开拓广阔空间:文化交流能为经济发展开拓国际市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文明交流为起点,用大通道带动大产业;学中文风潮如火如荼,汉语桥、孔子学院“圈粉”无数;国产3A游戏风靡全球,超3.5亿海外读者追更中国网络文学等,千亿美元文化软实力“输出”,架起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交流之桥。
政治方面:
提供价值支撑:一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为政治制度和体制提供价值导向和思想基础,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如中华文化滋养下形成的价值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国家认同根植于民众对本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信赖。
促进国际交流:文化影响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话语地位。文化自信是构建国家对外传播能力的核心支柱,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和基础。中国正通过文学、影视、艺术、教育等多种载体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增强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力与感召力,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社会凝聚力方面:
增强民族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提供着关于是与非、善与恶等社会标准,通过社会教育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凝聚社会力量,促进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规范行为准则:每一种文化都提供具有约束性、普遍起制约作用的行为规范。社会通过家庭启蒙、学校教育等文化手段,将社会规范加之于个人,实现文化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章可循,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思想引领方面:
推动观念更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够推动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进步,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引导人们树立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明进步。如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观念,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培育创新精神:文化环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向。当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包容多元时,科技与经济领域的发展活力就会不断释放。例如,当前我国大力倡导创新文化,鼓励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推动了众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传承文明方面:
延续历史记忆: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记忆,通过语言、文字、艺术、习俗等多种形式将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传承下来,使后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保持对民族历史的连续性和认同感,让民族的精神命脉得以延续。
促进文明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能够促进文明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如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丰富了各国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