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默寡言B.沧海一粟C.息息相关D.贪得无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B.他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听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D.她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他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D.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4.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A.原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改句: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的责任。
B.原句: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改句:他勤奋好学,因而成绩优异。
C.原句: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句: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D.原句: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改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B.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刻苦。
C.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如《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6.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B.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C.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7.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B.他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听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D.她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下列各句中,词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C.他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听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D.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9.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B.他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听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D.她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0.下列各句中,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B.他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听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D.她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古代汉语中的“不”字,在否定句中通常放在句首,表示否定。()
2.“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典型句式,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3.诗歌的押韵规律是每两句或四句的末尾字押韵。()
4.“一唱三叹”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音乐或歌曲的旋律。()
5.在古代汉语中,“矣”字通常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6.顿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语,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成分。()
7.“以文会友”是指通过文学活动来结识朋友。()
8.“信笔涂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技艺不佳。()
9.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介词。()
10.“成语”是指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意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请简要说明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2.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别举例说明其作用。
3.请简述古代汉语中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