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下23“蛟龙”探海 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4.05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4.14千字
文档摘要

七下23“蛟龙”探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学习“列数字+类比”的说明方法(如用珠峰对比海沟深度),“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的写作技巧(如风雨中的出征仪式)。

思维发展:梳理“神话引入—现状对比—事件纪实—精神升华”的行文逻辑,理解“点面结合”的叙事策略(个体潜航员与团队、深潜与航天的关联)。

审美鉴赏:体会科技文本中的文学美感,如“地球仪定格在坐标点”的画面感,“海空连心”的浪漫想象。

文化传承:感受中国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体会科研人员在探索过程中展现的精神品质,理解深海探索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讨科学精神,感受其魅力,理解其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齐读毛泽东的这首词,说说你读完后的感受。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后所看到的旧貌变新颜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和欢欣之情,赞美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

词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当时是对共产党人的自信和赞美,而在现在,却已经成为了现实。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自豪于我国已经可以“上九天揽月”,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许晨“下五洋捉鳖”,重温“蛟龙”探海和海空连线的过程,体会我国科技工作者身上所展现的科学精神。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许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2018年8月11日,他凭借《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2.写作背景

2012年6月24日,水下是“蛟龙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天上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手控交会对接。这两大高新科技事件,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梦想。

2014年,许晨跟随“蛟龙号”深入西太平洋,亲临“蛟龙号”深潜探海现场,实地采访了包括“蛟龙号”研发、深潜、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深潜事业的参与者。他于返航后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3.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手法,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运用文学的描写手法,使人与事更具典型意义,但在基本事实上不允许虚构,兼具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被称为“文学的报告”。其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纪实性。

4.字词检测(可借助课后读读写写)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概述人类对海洋的向往与探索。

第二部分(第3—20段):写“蛟龙”探海及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伟大的科技成就。

第三部分(第21段):作者为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豪,赞扬了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

2.刚才是给整篇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同学们浏览了课文后有没有发现,其实第二部分的内容还可以继续划分结构层次?请同学们给第二部分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明确:

第一层(第3—7段):介绍试验海域的具体情况,点明“蛟龙”探海的难度之高、意义之大。

第二层(第8—15段):详细记叙“蛟龙”探海这一事件的过程。

第三层(第16—20段):详细记叙了“神舟九号”和“蛟龙号”连线的过程。

3.再读课文,找到文中对“蛟龙”进行描写的语句,给同学们简要介绍“蛟龙”。

预设:

①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伸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机身上漆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两个醒目的蓝色大字——“蛟龙”!

②对了!这就是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在进行深潜7000米的海试。

③2009的1000米、2010年的3000米、2011年的5000米,深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工程项目,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的海底试验。

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补充资料:

2002年,“蛟龙”7000米载人潜水器正式立项,成为通信声学系统国家“863”重大专项。

2007年8月底,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装完成。

2009年,“蛟龙”出海,在中国南海完成1000米海上试验。

2010年,在中国南海完成3000米的海上试验,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1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