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抚慰您的“小心肝”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接触到一些有毒气体、有毒食物或有毒药物,最终安然无恙都得功归于我们身体内的解毒器官——肝脏。但当这些有毒物质超过一定限量时,肝脏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敵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肝脏最后也只能浑身是伤地败下阵来。一旦肝脏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伤害,其解毒能力自然就会下降,无疑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幸运的是,此时有一种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帮助肝脏解毒。
下面,我们通过9个问题一起来全面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损伤通常是指肝细胞受到破坏,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多数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胀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贫血、肝硬化以及腹水等现象。
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一般包括长期酗酒、服用某些肝毒性药物以及病毒感染等。其中,长期酗酒是肝损伤的常见原因。酒中含有酒精,又叫乙醇,可通过肝脏代谢分解为乙醛,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导致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药物作为人体的外来物,既可以治疗疾病,也可对人体产生毒性,有毒药物进入人体,首先攻击的就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肝脏。特别是当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如私自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均由肝脏代谢,服药不当时可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引起肝损伤。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等,抗结核药如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及异烟肼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都可引起肝损伤。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侵入肝脏进行繁殖,可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对肝脏细胞进行杀伤,导致肝损伤的发生。
出现肝损伤,首先应积极对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比如恩替卡韦胶囊、阿德福韦酯片等进行治疗,这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控制肝纤维化;酒精肝损伤患者必须戒酒;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要停服伤肝药物,必要时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另外,肝损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硫普罗宁片等药物以降低转氨酶,帮助肝功能恢复。
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谷胱甘肽体内的主要活性状态,在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还原型谷胱甘肽大约占95%;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是非活性状态,约占1%。三者之间分子组成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生物活性不同。
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子结构中的巯基(-SH)是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基团。人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都是酶催化反应,这些酶大部分以巯基作为活性基团,巯基的状态决定了酶活性的激活与抑制。还原型谷胱甘肽是这些酶在细胞内的天然激活剂,在自由基的反应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更多的是作为细胞内的自然抗氧化剂发挥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能通过巯基结合使多种外源性、内源性有毒物质结合生成减毒物质,从而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毒素等功能,并能促进胆酸的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
人体肝脏受损伤时,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成减少、含量下降,或者使还原型谷胱甘肽转变为氧化型谷胱甘肽而失去活性。此时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补充,可以预防、减轻、中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改变病理生理过程。
还原型谷胱甘肽说明书批准的适应症有5条:(1)用于各种肝病,尤其对酒精中毒性肝病、药物中毒性肝病(包括抗癌药、抗结核药、精神神经药物、抗抑郁药、对乙酰氨基酚和中药等)有肯定的疗效,对感染性肝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慢性活动型亦有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功能的作用。(2)用于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中毒的解救。(3)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白细胞减少症及放射线引起的骨髓组织炎症。(4)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汗斑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色素沉着。(5)滴眼液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还可用于角膜溃疡、角膜上皮剥离、角膜炎等。
其临床实际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肝病方面的治疗。
(1)治疗病毒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观察组肝功能检测指标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
(2)治疗黄疸型肝炎:利用茵栀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见效快,使用安全,副作用少。
(3)治疗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研究显示,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肝损害,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葡醛内酯对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值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5)治疗肝硬化:临床对照治疗观察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效果良好,可明显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6)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