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熟悉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熟悉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
2.具备较强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软件项目的实施;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软件开发环境;
4.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二、培养规格
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年。
2.学位授予:软件工程硕士(MasterofSoftwareEngineering,简称MSE)。
3.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4.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12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
高等数学4
线性代数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英语2
政治2
(2)专业基础课程(18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
离散数学4
数据结构4
操作系统4
数据库系统原理4
(3)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
软件工程原理4
软件需求工程3
软件设计模式3
(4)专业选修课程(8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
软件测试技术4
软件项目管理3
人工智能导论1
(5)实践环节(2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
毕业设计(论文)2
三、教学安排
1.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时间: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在第三学期进行。
3.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在第三学期进行,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2.实践环节考核: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导师评价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
五、毕业要求
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
2.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具备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就业方向
1.软件企业: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
2.研究机构: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3.教育机构: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4.政府部门: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
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培养,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系统分析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2.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测试和维护能力。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5.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对象
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培养规格
1.学制:全日制学习时间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实践环节0.5年,毕业论文(设计)0.5年。
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必修课30学分,选修课10学分。
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