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专题知识总结:改革开放前的中国(1949——1978年)
【核心知识复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1)意义
①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鼓舞其他国家和地区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
⑤改变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措施
①国内:土地改革、稳定物价、三反五反、追剿残敌。
②国际:抗美援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经济制度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如正确处理两类性质的矛盾等。
外交政策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成功:中共八大提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2)失误:①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客观规律;
②“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纠正失误:1961年提出“八字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经验教训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③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④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⑤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
【跟踪训练】
()1.1954年10月,上海市委处理私营企业年奖的方针确定了五项原则:“公私合营企业取消年奖制度”“私营棉纺业1954年年奖照发,1955年起取消年奖制度”“困难企业经劳资协商,可少发或不发”“工缴中剔除年奖者,经劳资协商可取消年奖制度”“生产营业正常企业年奖照发”。上述原则
A.将国家发展战略与具体实际相结合B.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表现?
C.确保了当时工商业改造的顺利进行D.描绘了私营企业发展的蓝图
()2.下图是1972年我国出版的年画《贫下中农的好医生》。这一作品?
图1图2
A.旨在号召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B.表明中医药学已经深入到基层社会
C.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D.体现出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优越性
()3.图2为力群创作于1951年的年画《向李顺达应战订生产计划》,描绘的是普通农民正向劳动模范、合作社社长李顺达学习,制定生产任务的场景。这一作品
A.契合了社会主义方向????????B.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践行了“双百”方针??????D.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4.下表为1952—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采购业务发展情况。这?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供销社采购总额(亿元)
38.83
56.36
79.36
65.85
国家委托采购额(亿元)
29.01
42.51
61.38
47.10
占供销社采购总额(%)
74.7
75.4
77.3
71.5
自营采购额(亿元)
9.82
13.85
17.98
18.75
占供销社采购总额(%)
25.3
24.6
22.7
28.5
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的成果D.奠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