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苗的保存》(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业生物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脱毒苗保存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在植物品种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清晰知晓脱毒苗保存不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全面掌握脱毒苗保存的主要方法,包括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离体保存等,详细了解每种保存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准确了解脱毒苗保存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营养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脱毒苗保存效果的影响,熟悉保存期间脱毒苗的监测和管理要点,如定期观察生长状态、检测病毒情况等。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植物脱毒苗的特性和实际生产需求,合理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并制定科学的保存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熟练且规范地操作脱毒苗保存相关的仪器设备,如低温冰箱、超低温液氮罐、培养箱等,按照标准流程完成脱毒苗的保存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脱毒苗保存过程中,能够敏锐观察和准确记录脱毒苗的生长状态、生理指标等变化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对保存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脱毒苗保存任务,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保存计划、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并分享经验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脱毒苗保存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植物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脱毒苗保存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注重细节,确保保存工作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强化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脱毒苗保存对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树立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志向。
引导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鼓励学生关注脱毒苗保存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保存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脱毒苗保存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这是学生掌握脱毒苗保存技术的核心内容,只有深入理解各种保存方法的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方法。
不同保存方法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如低温保存中温度的控制、超低温保存中冷冻和解冻的步骤、离体保存中培养基的配制等,确保学生能够规范、科学地进行脱毒苗保存操作。
脱毒苗保存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包括对脱毒苗生长状态的观察、生理指标的检测、病虫害的防治等,以保证脱毒苗在保存期间的质量和活力。
教学难点
理解超低温保存等复杂保存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细节,如细胞在超低温环境下的生理变化、冷冻保护剂的作用机制等,该部分内容涉及细胞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植物脱毒苗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和优化保存方法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种类、保存时间、成本等多种因素,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解决脱毒苗保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保存期间脱毒苗的生长抑制、遗传变异、污染等,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一段因脱毒苗保存不当,导致某农业科研基地珍贵植物品种资源流失,大量脱毒苗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新闻报道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脱毒苗保存出现问题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为什么脱毒苗的保存如此重要?”引导学生思考脱毒苗保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拿出两盆同种植物的脱毒苗,一盆是采用科学方法保存后状态良好的脱毒苗,另一盆是保存不当出现枯萎、生长不良现象的脱毒苗,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两者的差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这两盆脱毒苗,你们认为影响脱毒苗保存效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新闻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发表自己对脱毒苗保存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两盆脱毒苗,从植株形态、颜色、生长状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小组内热烈讨论影响脱毒苗保存效果的因素,如环境条件、保存方法等,并推选代表进行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具有冲击力的新闻视频和直观的实物对比,创设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脱毒苗保存的关注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主动发现问题,认识到脱毒苗保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