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库(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B、病毒很快被清除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症状多为亚急性
正确答案:C
2.关于螺旋体,下列何种叙述不正确:
A、具有脂多糖结构
B、具有鞭毛
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行二分裂繁殖
E、运动活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行二分裂繁殖,具有脂多糖结构,无鞭毛。
3.关于微生物的致病性,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微生物致病性是指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
B、致病能力强弱的程度称为毒力
C、致病性有种属特征
D、致病性有赖于细菌的侵袭力
E、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与人体的免疫力无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微生物致病性是指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致病能力强弱的程度称为毒力,致病性有种属特征,致病性有赖于细菌的侵袭力等,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与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人体免疫力正常时可抵御微生物感染,免疫力低下时易被感染发病,所以选项E叙述错误。
4.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抵抗力密切相关的菌体成分是:
A、脂多糖
B、肽聚糖
C、脂质
D、蛋白质
E、荚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如分枝菌酸、索状因子等。脂质赋予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使其具有独特的染色性;脂质中的索状因子等与致病性密切相关,可损伤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导致组织坏死;脂质还增强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使其对干燥、化学消毒剂等有较强的抵抗力。荚膜主要起保护作用;蛋白质可引起免疫反应;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脂多糖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5.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A、链霉素
B、克林霉素
C、红霉素
D、青霉素
E、灭滴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青霉素是治疗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对链球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等;灭滴灵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等;红霉素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等感染;克林霉素主要用于厌氧菌等感染。
6.高倍镜下形成"网球拍"的细菌是:
A、产气荚膜杆菌
B、炭疽杆菌
C、白喉杆菌
D、肉毒梭菌
E、枯草杆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肉毒梭菌在高倍镜下可形成“网球拍”状。肉毒梭菌为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使细菌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白喉杆菌形态为棒状;枯草杆菌为直杆状;炭疽杆菌为竹节状排列的粗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为粗大革兰阳性杆菌。
7.关于细菌外毒素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B、均为革兰阳性菌产生
C、毒性强
D、可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
E、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有较高的选择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都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的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毒性强,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有较高的选择性,可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
8.湿热使细菌致死的主要因素是:
A、菌体蛋白质凝固
B、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C、核酸破坏
D、使细菌裂解
E、细胞膜受损
正确答案:A
9.军团菌培养目前公认的最佳培养基为:
A、BCY
B、琼脂培养基
C、庆大霉素培养基
D、巧克力培养基
E、白氏鸡蛋培养基
F、亚碲酸盐血琼脂
正确答案:A
10.常用于检查血液和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的染色方法是:
A、墨汁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革兰染色法
D、鞭毛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镀银染色法可使梅毒螺旋体呈棕褐色,便于检查血液和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革兰染色法主要用于细菌分类等;抗酸染色法用于结核杆菌等检查;墨汁染色法用于隐球菌等检查;鞭毛染色法用于观察细菌鞭毛。
1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
A、致病性不同
B、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形态不同
E、营养需要不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导致它们革兰染色性不同的主要原因。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且交联度大,含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且交联度小,外膜层有脂多糖等。在革兰染色过程中,两类细菌因细胞壁结构不同,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保留能力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染色结果。
1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析杆菌
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
C、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
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
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布鲁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专性厌氧菌是指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