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答案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裴斯泰洛齐
D.卢梭
答案:B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A
4.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答案:C
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C
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循序渐进
答案:D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A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培养品德
D.关注学生成长
答案:A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答案:D
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答案:C
1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答案:C
13.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案:A
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答案:B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答案:A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答案:C
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答案:B
1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答案:B
1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答案:A
2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答案:ABCD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A.人口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BCD
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答案:ABCDE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
A.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B.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答案:ABCD
5.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
A.职业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心理素养
答案:ABCD
6.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
答案:ABCD
7.课程的类型有()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ABCD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答案:ABCDE
9.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E.练习法
答案:ABCD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