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30.17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6.9千字
文档摘要

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首诊负责制,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首诊医师对所接诊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到底

B.如患者需要转科,首诊医师应与接收科室医师进行病情交接,无需亲自陪同

C.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会诊

D.患者确需转院治疗时,首诊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充分说明转院理由,征得同意并签字后,联系转入医院

答案:B

解析: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患者需要转科时,首诊医师应与接收科室医师进行病情交接,并亲自陪同或安排医护人员陪同转运,确保患者安全。

2.三级查房制度中,主治医师日常查房的频次要求是:

A.每日至少1次

B.每日至少2次

C.每2日1次

D.每周至少2次

答案:A

解析:三级查房中,住院医师实行早晚查房(每日至少2次),主治医师每日至少查房1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

3.关于急会诊,受邀科室应在多长时间内到达现场: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30分钟

答案:B

解析:《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明确规定,急会诊受邀科室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

4.分级护理中,一级护理的护理要点不包括:

A.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C.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D.实施床旁交接班

答案:D

解析:一级护理要求每小时巡视,观察病情;根据需要测量生命体征;正确实施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健康指导。床旁交接班是危重患者或特殊患者的护理要求,非一级护理特有。

5.疑难病例讨论的指征不包括:

A.入院3天内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B.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患者

C.涉及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患者

D.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答案:A

解析:疑难病例讨论指征包括:入院7天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协作;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特殊治疗需求等。入院3天未明确诊断通常属于一般诊疗流程范畴。

6.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多长时间内完成:

A.24小时

B.3天

C.1周

D.2周

答案:C

解析: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在患者死亡后1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如医疗纠纷)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需在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讨论。

7.手术安全核查的“三方”指:

A.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

B.手术医师、患者家属、手术室护士

C.科主任、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

D.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本人

答案:A

解析:手术安全核查的三方为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需共同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关键信息进行核查。

8.危急值报告流程中,接获危急值的医护人员首先应:

A.立即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B.记录危急值内容及接获时间

C.复核检查结果是否准确

D.评估患者病情并采取干预措施

答案:B

解析: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接获危急值后,首先应完整记录危急值内容、接获时间及报告人员,然后通知相关医师并跟进处理。

9.关于病历书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级医师修改病历时,可用红笔直接涂抹错误内容

B.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并注明补记时间

C.门(急)诊病历原则上由患者保管,医院不得留存

D.电子病历归档后,经科室主任批准可修改

答案:B

解析:抢救记录需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注明补记时间;上级医师修改病历时应保留原记录清晰可辨,不得涂抹;门急诊病历可由医院保管(如信息化管理);电子病历归档后原则上不得修改,特殊情况需按规定流程审批。

10.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中,同一患者24小时内累计用血超过1600ml时,需经:

A.主治医师审核

B.科主任审核

C.医务部门审核

D.分管院长审核

答案:C

解析:《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同一患者24小时用血量超过1600ml时,需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医务部门批准。

11.查对制度中,给药时需核对的“五对”不包括:

A.姓名、床号

B.药名、剂量

C.时间、用法

D.药品生产批号

答案:D

解析:给药“五对”为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时间、用法(部分教材表述为“五对”含前五项,实际操作中通常包括时间和用法,生产批号非必对项)。

12.交接班制度中,值班医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重点不包括:

A.生命体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