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A、复杂性
B、主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是通过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2.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教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符合题目中课程的特点描述,所以答案是B。学科课程主要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学生课程和教师课程并不是常见的课程分类方式,且与题目描述不符。
3.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身心健康权
D、人格尊严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身心健康权是学生享有保护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和维护良好社会适应的权利;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教师不能谩骂、体罚等侮辱学生的行为主要侵犯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4.作为国家学校教育的总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课程
D、学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相关内容的是学制。
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学科顺序
B、课时分配
C、学周安排
D、教学科目的设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它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性质与方向,是课程计划的首要任务,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以及整个教育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科顺序、学周安排、课时分配等都是围绕教学科目的设置展开的。
6.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所以答案选A。
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宋代
C、清末
D、唐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处于清末时期。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育与科技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体现了教育对政治的重要作用,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9.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的是:
A、放任的方式
B、专断的方式
C、民主的方式
D、权威的方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专断的方式不属于常见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10.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干部队伍
B、活动
C、共同目标
D、集体舆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集体是由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群组成的整体,共同目标是学生集体形成的基础和首要特征,它能使集体成员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评价力量;干部队伍是集体正常运转和发展的组织保障;活动是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都不是学生集体首先要有的特征。
11.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是:
A、广域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