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C、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D、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强调通过暗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与“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注重营造情境、以情感陶冶促进学习相契合。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强调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侧重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均与“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同。
2.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主要指的是学生()。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学过程的间接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选项A“间接地获得知识”表述不准确;选项C有教师帮助获得知识强调的是教师的辅助作用,不是间接性的主要含义;选项D有同学帮助获得知识不是教学过程间接性的核心体现。
3.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是()。
A、国际化
B、专业化
C、科学化
D、现代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是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也是教师职业发展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方面,但不是最核心的趋势,专业化更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走向。
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混沌期
B、最近发展区
C、依恋期
D、关键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学习,过了这个时机再学,即使勤奋刻苦也难以成功,强调了关键期的重要性,错过了关键期,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5.在学习乘法之前先学习加法和减法,体现的课程设计方式是()。
A、综合组织
B、纵向组织
C、横向组织
D、水平组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在学习乘法之前先学习加法和减法,是按照数学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的,属于纵向组织。
6.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
A、复式教学
B、开放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场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之一。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的指导,现场教学则是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教学,二者共同构成教学辅助形式。复式教学是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侧重于教学模式特点;小组教学更多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并非辅助形式。
7.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第斯多惠这句话强调了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复杂性强调教师劳动任务的多样等;长期性强调人才培养周期长;创造性强调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灵活多变。所以选B。
8.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说明教育与社会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会完全依赖于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这体现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社会发展的制约,按照自身的逻辑进行发展。而依赖性强调教育对其他因素的依附;继承性主要侧重于教育对以往教育成果的传承;历史性侧重于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所以答案选C。
9.下列不属于程序教学特点的是()。
A、小步子
B、即时反馈
C、联系
D、自定步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小步子、自定步调、及时强化(即时反馈)、低错误率等。联系不属于程序教学的特点。
10.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