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题库
一、单选题(共64题,每题1分,共64分)
1.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李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A、学生发展
B、教学情境
C、职业生存
D、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C
2.“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主观能动性
B、改造性
C、依赖性
D、可塑性
正确答案:A
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这两位心理学家的观点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可以采用哪种有效途径?()
A、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B、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C、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D、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正确答案:D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可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A、教科书设计者
B、学校教师
C、学生
D、教育计划
正确答案:B
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B、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正确答案:C
6.高尔顿统计了英国法官,发现九分之一有父子或兄弟关系。于是他得出结论说,当法官能力是遗传的,这些法官天生就继承了当法官必备的品质。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正确答案:D
7.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道德关系
C、个人关系
D、心理关系
正确答案:A
8.下列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
A、教师的教学目标
B、社会的价值取向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国家的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B
9.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正确答案:B
10.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称为()。
A、挫折教育
B、素质教育
C、全面发展教育
D、快乐教育
正确答案:B
11.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建船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正确答案:A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个人修养法
正确答案:D
13.自习课上,小林想跟同桌说话,可看到大家都在安静的自习,就克制了说话的冲动。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教师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正确答案:D
1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探究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正确答案:D
15.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正确答案:B
16.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柏拉图的《理想国》
正确答案:C
17.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教育管理体制
B、学校教育结构
C、学校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C
1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正确答案:B
19.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正确答案:A
20.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A、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B、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C、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D、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正确答案:A
21.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