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识别技术物联网识别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与架构层次指纹、人脸、语音识别技术一维码、二维码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
项目场景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构想为全球所有物品都提供电子产品编码,目标是实现对全球任何物理对象进行唯一有效的标识。接入联网的物体要具备自动识别的功能和物物通信的功能。自动识别技术是模式识别理论的典型应用,通过选取不同特征产生了多种自动识别技术。
任务目标通过对物联网及其架构的学习,通过对指纹、人脸、语音、条码、RFID各类识别技术的学习,加深对物联网体系下的识别技术的理解,掌握各类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与技术特点。
物联网概念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对物品信息进行感知、采集,通过网络的可靠传输技术,将信息汇入互联网,进行智能决策、安全保障及管理技术与服务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物联网架构
常见物联网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利用人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通过将当前采集的指纹和预先采样的指纹进行对比,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指纹识别流程
指纹识别技术优点指纹识别技术也有其缺点,由于指纹很容易被遗留,随着技术的进步,指纹复制变得越来越容易,使得指纹识别的唯一性无法被保证。高辨识度十只手指大约有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采集快将手指与指纹采集头相互接触1~2s就可完成匹配工作应用常规的门禁系统智能终端的身份认证
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完成身份鉴别。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查找以及身份确认等,整个过程是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完成。
人脸识别流程
人脸识别技术特点用户不需要与设备直接接触,只需被测试者靠近图像采集仪器,被识别的人脸图像信息就可以主动获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并发地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和识别,效率极高,无需用户等待太长时间。缺点人脸识别技术对于周围的影像极其敏感,有时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人体面部的头发、饰物等遮挡物和年龄的增长等也会对识别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SpeechRecognition,(ASR),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与说话人识别及说话人确认不同,后者尝试识别或确认发出语音的说话人而非其中所包含的词汇内容,也就是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语音识别流程
语音识别技术主流的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多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由信号处理及特征提取模块、统计声学模型、发音词典、语言模型、解码器等五个基本模块所构成。特点使用相当方便,用户的接受程度很高。声音输入设备造价低廉不涉及用户的隐私问题方便推广到诸多应用中缺点目前语音识别技术还缺少国际标准的规范,其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一维码识别技术一维码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信息。一维码通过数据库与物品建立对应关系,用条码阅读器识读。一维码识别原理:用条形码读写器扫描一维码,得到一组反射信号,此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变成一组与线条、空白相对应的电子信号,经解码后还原为相应的数字,再传入计算机,到数据库中搜索相应的信息。
商品条码的诞生
一维码识别技术特点一维码只在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在商品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缺点存储的信息量少,时刻需要与计算机数据库结合。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不能恢复信息,容错能力较差。
二维码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利用在二维平面上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这些几何图形通过一定规律分布来表述特定的信息。二维码巧妙地利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或数值信息,通过光电扫描设备能够被自动识别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特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在二维空间的两个维度均记载着数据
二维码特点存储容量较大,其存储量可以达到32KB。信息密度高,可以存储的信息种类繁多,包括数字、英文、汉字、指纹、声音和图片等信息。纠错能力强,二维码在50%污损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可以识别。支持加密,具有多重防伪特性。
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简称。RFID系统RFID系统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一个是读写器,另一个是标签。
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读写器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当射频标签进入感应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的芯片中的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