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打桩治疗技术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术前评估准备
03
材料选择策略
04
标准化操作流程
05
并发症处理方案
06
术后维护管理
01
治疗原理与适应症
01
治疗原理与适应症
PART
桩核修复基本概念
桩核修复定义
桩核材料选择
桩核结构组成
桩核修复是指利用桩插入根管内固位,进而为牙冠部分缺损的修复体提供固位支持。
桩核修复系统由桩、核和冠三部分组成,其中桩是插入根管内的固位部分,核是连接桩和牙冠修复的基底部分,冠则是最终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桩核材料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易成形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纤维等。
当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无法直接充填或嵌体修复时,可采用桩核修复来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
当牙冠大部分缺损,但牙根仍健康稳固时,可通过桩核修复来保留牙根,避免拔牙。
当牙齿因牙髓坏死、四环素牙等原因导致颜色改变时,可通过桩核修复来改善牙齿外观。
对于牙周病导致的牙齿松动或移位,可通过桩核修复来稳定牙齿,恢复咀嚼功能。
临床适应症分类
牙体大面积缺损
牙冠大部分缺损
牙齿变色修复
牙周病修复
牙根过短或根管壁过薄
牙根周围病变
当牙根过短或根管壁过薄时,桩核修复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固位力,容易导致修复体脱落。
当牙根周围存在炎症、囊肿等病变时,应先进行根管治疗等牙周治疗,待病变控制后再进行桩核修复。
禁忌症判断标准
咬合关系异常
当牙齿咬合关系异常时,桩核修复可能无法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进一步损伤。
无法控制口腔卫生
当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无法有效控制牙菌斑和牙石时,进行桩核修复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治疗效果。
02
术前评估准备
PART
牙体缺损分级评估
牙体缺损程度评估
根据牙体缺损的范围和深度,通常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牙体缺损位置评估
牙体缺损对牙齿功能影响评估
评估牙体缺损是否位于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以及缺损是否涉及牙髓。
分析牙体缺损对咀嚼、发音、美观等方面的影响。
1
2
3
根管条件三维检测
通过X光或CT等影像技术,了解根管的形态、长度、弯曲程度等。
根管形态三维检测
评估根管的通畅程度,确定是否存在堵塞、钙化等情况。
根管通畅度检测
检查根尖周组织是否存在炎症、囊肿等病变。
根管根尖周组织状况评估
咬合关系分析要点
咬合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咬合功能,包括咀嚼效率、咬合稳定性等,为修复方案提供参考。
03
检查牙齿咬合时的接触点,确保修复后牙齿的咬合稳定、均匀。
02
咬合接触点分析
咬合垂直距离测量
测量患者咬合时的垂直距离,确保修复后牙齿的咬合功能正常。
01
03
材料选择策略
PART
强度高
金属桩核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咬合力。
耐腐蚀性好
金属桩核对口腔内的唾液、食物、细菌等腐蚀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易发生腐蚀。
美观性差
金属桩核的颜色与天然牙差异较大,易影响美观效果。
弹性模量大
金属桩核的弹性模量远高于牙体组织,易导致根折或牙体折裂。
金属桩核特性比较
纤维桩的颜色与天然牙相近,可满足美学要求。
纤维桩的弹性模量接近牙体组织,有利于应力分布,减少根折或牙体折裂的风险。
纤维桩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易于操作,且无需特殊设备。
纤维桩适用于多种牙体缺损的修复,如残冠、残根等。
纤维桩应用优势
美观性好
弹性模量适中
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
全瓷桩适应场景
美学要求高
全瓷桩的颜色和透光性极佳,适用于前牙美学区修复。
牙体组织保留多
全瓷桩的强度高,可保留更多的牙体组织,减少不必要的牙体预备。
生物相容性好
全瓷桩不会引起牙龈变色、过敏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耐磨损性强
全瓷桩具有较高的硬度,可抵抗咀嚼磨损,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04
标准化操作流程
PART
根管预备技术参数
根管扩大程度
根管长度测量
根管清洁度
根管锥度
根据根管直径和牙根长度,选择合适的扩大器械,确保根管壁光滑无倒凹。
使用根管清洗液和超声荡洗,确保根管内无杂质和感染物。
使用根管测量仪或X光片,确保根管预备长度准确无误。
根据根管形态和牙胶尖的锥度,预备出合适的根管锥度。
桩道成型关键步骤
桩道设计
根据牙体缺损程度和牙根形态,设计出合适的桩道形态和深度。
01
桩道预备
使用桩道预备器械,按照设计形态和深度进行桩道预备,确保桩道壁光滑无倒凹。
02
桩道清洁
使用桩道清洗剂或超声荡洗,确保桩道内无杂质和感染物。
03
桩道干燥
使用纸尖或吸潮纸尖,将桩道内水分吸干,确保粘接固位时的干燥环境。
04
粘接固位操作规范
粘接材料选择
根据桩道形态和牙体缺损程度,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如树脂类、玻璃离子类等。
02
04
03
01
桩的固定
将桩插入桩道内,确保桩的稳固和粘接剂的充分固化。
粘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