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疱疹性咽炎疾病诊疗与防治要点.pptx
文件大小:3.2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1.83千字
文档摘要

疱疹性咽炎疾病诊疗与防治要点演讲人:日期:

目录02病因与发病机制01疾病概述03临床表现04诊断与鉴别05治疗策略06预防与控制

01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理特征01疱疹性咽炎定义疱疹性咽炎是小儿感冒的一种特殊表现,由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02病理特征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为特征,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功能。

流行病学特点夏秋季节多见,可散发或小流行。发病季节婴幼儿更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食具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人群病程一般为4-6天,预后良好,但可并发细菌感染等。病程与预后

临床分型标准轻型疱疹性咽炎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但疱疹数量较少,症状较轻。01重型疱疹性咽炎发热较高,咽痛明显,咽峡部疱疹数量多、范围广,可伴有拒食、烦躁等症状。02

02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体疱疹性咽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基病毒A组。病毒特性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一定的耐热性,可在湿热环境中存活。病原体类型分析

感染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病毒污染的食物、手、玩具等媒介进入消化道感染。01呼吸道飞沫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02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唾液等也可感染。03

宿主易感因素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毒。年龄因素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可降低免疫力。免疫力降低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密切接触者较多,易于传播。环境因素

0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分期突发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和呕吐等症状,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毫米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初期疱疹期溃疡期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咽痛加剧,吞咽困难,婴幼儿表现为拒食、哭闹、流涎增多。溃疡开始愈合,咽痛逐渐减轻,其他症状也逐渐缓解。

体征与并发症咽部疱疹、溃疡、咽喉疼痛、发热、流涎等。体征可能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0102

病程发展规律潜伏期一般为2-4天,无明显症状。01症状明显期一般为3-5天,出现典型症状,如高热、咽痛、疱疹等。02溃疡期一般为5-7天,溃疡逐渐愈合,症状逐渐减轻。03恢复期症状完全消失,一般需要1-2周时间。04

04诊断与鉴别

可能出现白细胞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等病毒感染表现。血常规可检测到柯萨基病毒A组病毒。咽拭子病毒检测可能出现心肌酶谱异常等表现,需与心肌炎等疾病进行鉴别。生化检查实验室检测指标

影像学辅助检查喉镜检查可见咽峡部疱疹,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充血、水肿等。胸片检查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排除肺部疾病,如肺炎等。可早期发现心肌炎等并发症。123

与其他咽炎鉴别手足口病除口腔疱疹外,手心、足底、臀部等部位也可出现皮疹,且具有流行病史。03为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舌、颊、腭等处,可蔓延至咽部,但咽峡部疱疹少见。02鹅口疮急性扁桃体炎具有明显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化脓等症状,而疱疹性咽炎的扁桃体通常无明显变化。01

05治疗策略

抗病毒药物应用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通过干扰病毒核酸合成而达到抗病毒效果。01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疱疹性咽炎。02阿昔洛韦为高效广谱抗病毒药,口服后迅速吸收,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阻止病毒DNA的合成。03

对症支持治疗疱疹性咽炎患者常伴有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镇痛口腔护理饮食调整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局部涂抹口腔炎喷雾剂或口腔炎软膏,缓解疼痛,促进愈合。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重症干预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对于病情严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加强抗病毒治疗,如增加抗病毒药物剂量或联合用药。抗病毒治疗加强疱疹性咽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应积极治疗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并发症治疗

06预防与控制

个人防护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病患接触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等。增强免疫力

疫苗接种建议01接种疱疹性咽炎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02按时接种计划疫苗根据当地疾控中心推荐,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群体防控机制健康教育与宣传普及疱疹性咽炎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03加强卫生清洁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0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疫情监测与报告及时发现病例,隔离治疗,控制传播。01

感谢观看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