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药的安全性 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2.54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1.35万字
文档摘要

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

中药有毒,全面禁用

中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

利大于弊者,应用

弊大于利者,禁用

两种误解

正确理解

中药安全性的观点

中药药属毒天然药物的范畴。

米人类以动植物为食,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

米中药中含有糖类和维生素,进入人体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

米有的含有蛋白质、胶质,能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

其毒副作用与西药相比较轻。

中药-有毒?

米不断发生中药药害事件:

龙胆泻肝丸致肾毒性

鱼腥草注射剂被停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9年全国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638996例。

1、不良反应病例中:

化学药占86.7%涉及3100多个品种。

中药占133%涉及2600多个品种

化学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占61%

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占52%

2、说明:化学药(西药)的不良反应超过中药。

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超过口服药

西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超过中药注射剂

米新版药典共收载了2136个中药品种,其中共收载有毒中

药72种。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大多数安全(常用量)

米没有绝对的无毒

米中药和西药一样也有不良反应。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成分、剂量、药物的偏性

米马钱子:士的宁,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外敷治面瘫;抗肿瘤(抑制血管新生)。

米雷公藤:甲素、乙素,总皂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抗肿瘤(内酯醇);免疫性疾病

米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注射液,完全缓解率91%,诱导凋亡);肺癌

米附子:回阳救逆

是抗癌中药的精品,其抗癌予生灵芝的数十倍。但是斑见为毒性中药的禁品,非

,“医圣”都避而远之。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自保增值,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斑蝥酸钠vitB6注射液

斑螯:斑蝥素,毒性成分,抗肿瘤。

有毒中药

T母1工AJft一AJ京个H

展分不开

米帝上世纪: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焉米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

七十毒

米搜神记:神农氏以赫鞭鞭草木,尽知其毒及寒温气味所主

我国古代中药“毒性”概念

米周代,医药学家已学会了用药物的“毒性”(即

药物的偏性)治病。故《周礼●天官●冢宰》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

米战国秦汉之间,《黄帝内经》关于药物“有毒无

毒”的论述,说明医药学家进一步认识到药物可分为有毒与无毒两类

米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

说。

神农本草经

米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米全书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米按其功效和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

米上品120种,“无毒”,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可以久服;

米中品120种,“有毒或无毒”,功能补虚扶弱或扶正祛邪,当斟酌使用;

米下品125种,多“毒”,功专祛邪攻积,不可久服。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一所載的藥物184種,需要炮製的有70多種,其中常見有毒中藥30多種,絕大多數采用炮、熬、洗、炒、煅(燒)5種炮製方法進行减毒處理。

一創制的300多首方劑中,以有毒中藥為主藥或含有毒中藥的方劑達119首,占了2/5。

傷寒雜病論

·記載一些毒性中藥的減毒和解救的方法及方藥

一治療疼痛癃節病的烏頭湯和治療寒疝繞腑痛的大烏頭煎,均用白蜜甘緩減烏頭毒

一治療少陰病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四逆湯,配乾薑、炙甘草既減附子毒、又增強附子回陽救逆的功效:

一對烏頭中毒,以“大豆煮汁,及鹽汁服之,解

一對河豚中毒,“食喉僰魚中毒方,蘆根煮汁,服之即解”。

·晋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有

一“治卒服藥過劑煩悶方”

一“治卒中諸藥毒救解方”

·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

一專列“解諸藥毒侯”一章,謂“凡藥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變亂,於人為害,亦能殺人。”·這種認識已經接近現代對毒藥的認識。

一指出“因食得者易愈,言食與藥懼入胃,胃能容雜毒,又逐大便瀉毒氣,毒氣未流入血脈,故易愈”,為後世及時採用灌胃洗腸治療中毒

·宋代已將重要的配伍禁忌藥物具體加以總結,列出其名稱,

亦即後世所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

一妊娠用藥的禁忌,因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兒或墮胎的作用。

一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如巴豆、牽牛、大戟、

斑蝥、商陸、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蟲等;

一慎用包括通經去瘀、行氣破滞及辛熱藥,如桃仁、红花、大黄、

枳實、附子、乾薑、肉桂等。

·元代《元醫藥政令》颁佈的毒藥有烏頭、附子、巴豆、砒霜、大戟、芫花、藜蘆、甘遂、天雄、烏喙、莨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