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检测器检测器特点检测限适用范围紫外检测器(UV或UVD)分为:①可变波长型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①用于检测有外吸收的物质;②灵敏度较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对流速和温度波动不灵敏,可用于梯度洗脱.10-7-10-12g用于芳烃、稠环芳烃、芳香氨基酸、核酸、甾体激素、羰基和羧基化合物等荧光检测器(FD)①用于能产生荧光或其衍生物能发荧光的物质;②灵敏度高于紫外检测器1×10-10g/ml主要用于氨基酸、多环芳烃、维生素、甾体化合化物及酶等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①属通用型检测器,理论上可用于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任何样品组分;②检测灵敏度较低,适用于流动相能挥发的色谱洗脱,不能用含缓冲盐的流动相用于检测糖、高分子子化合物、高级脂肪酸、磷脂、维生素、氨基酸、甘油三酯及甾体等几十类化合物第60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ECD)用于能氧化、还原的有机物质的检测1×10-12g/ml适用生物胺、酚、羰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等示差折光检测器(RID)①属通用型检测器,利用组分与流动相折射率之差进行检测.②稳定性好,操作方便.③灵敏度低,受环境温度、流动相组成等波动的影响大,不适合梯度洗脱10-8g/ml尤其适合于糖类的检测化学发光检测器(CLD)①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检测器.②设备简单,自身发光,无需光源,价格便宜Pg级(10-12)用于分析微量脂质、核酸、生物胺等第61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HPLC前处理(1)流动相的处理①溶剂的纯化选择专供色谱分析用的“色谱纯”溶剂,分析纯或优级纯溶剂在很多情况下也可满足色谱分析的要求。由于不同的色谱柱和检测方法对溶剂的要求不同,有时需进行除去紫外杂质、脱水、重蒸等纯化操作。水一般采用石英系统二次蒸馏水。第三节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第62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流动相脱气HPLC所用的流动相必须预先除去其中的空气,习称脱气,一般在临用前对流动相进行脱气,常用的脱气法有超声波振荡脱气、惰性气体(He)鼓泡吹扫脱气、抽真空、加热法。③过滤过滤是为了防止不溶物堵塞流路和色谱柱入口处的微孔垫片,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流动相最好在玻璃容器内蒸馏,而常用的方法是过滤,采用0.45μm以下微孔滤膜过滤。滤膜分有机溶剂专用和水溶液专用两种。第三节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第63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常用定量分析方法(2)样品的处理HPLC分析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便将待测物质有效地从样品基质中释放出来,使样品的形式及所用溶剂符合HPLC的要求。①待测组分的提取②溶剂的挥发(浓缩)③滤过样品溶液进样前,需用滤膜抽滤或针头滤器过滤,以有效除去样品溶液中的悬浮物或部分大分子杂质。第64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正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法,主要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测定;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法,主要用于非极性、中等极性物质的分离测定第65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常用定量分析方法1、薄层吸收扫描法基本原理: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由于薄层板存在明显的散射现象,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需用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来描述。Kubelka-Munk理论以斑点的相对反射率和相对透光率计算薄层色谱斑点的吸光度,说明了固定相的散射参数SX对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间关系的影响,获得不同散射参数SX时斑点的A-KX理论曲线,即Kubelka-Munk曲线。光源:钨灯和氘灯;灵敏度: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测定,其灵敏度可达ng级;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物质,及通过色谱前或色谱后衍生成上述化合物的样品组分。第28页,共9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薄层荧光扫描法基本原理:F=2.3K’I。ECL或F=KC光源:氙灯或汞灯。灵敏度:最低可测到10-50pg。适用范围:适合于本身具有荧光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产生荧光的物质的测定。Kubelka-Munk理论不适用于薄层荧光扫描,无需进行曲线校直。用薄层荧光扫描进行定量分析时,用斑点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色谱峰峰面积)与斑点中组分的含量代替上式中F与C进行运算。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