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逻辑与思维》学习中负迁移的系统分类、成因分析及纾解路径.docx
文件大小:46.5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8.41千字
文档摘要

《逻辑与思维》学习中负迁移的系统分类、成因分析及纾解路径

摘要:《逻辑与思维》学习中频发的负迁移,主要可分为逻辑概念负迁移、逻辑规则负迁移、逻辑错误负迁移和逻辑方法负迁移。该现象由教材表述抽象、学生认知局限和教师教学针对性不足等因素所致。对此,教师可通过引导知识网络建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比较与整合,推动有效学习促进知识内化,因势利导地纠正错误,促进学用结合等路径,帮助学生纾解负迁移,进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负迁移;负迁移纾解路径;《逻辑与思维》学习;逻辑故事;有效学习

在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疑难困扰,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可归因为负迁移。这就需要从实践层面对《逻辑与思维》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帮助一线教师形成基本的方法论认知,找寻改进教学的方法。笔者在这里所探讨的学习“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干扰、抑制等负面作用,表现为新旧知识、先后方法之间的不良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具体实践试作阐述。

一、《逻辑与思维》学习中负迁移的系统分类

按照《逻辑与思维》中知识点的特定范畴或属性对负迁移现象进行学理区分,把具有共同属性的知识点集合到一起,能帮助师生认知各种负迁移的共有属性,形成基本的结构化思维,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逻辑概念负迁移

《逻辑与思维》中有不少近似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例如,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都属于理性思维,但它们的基本单元与主要特征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做题时常常捉摸不透。又如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在用于区分概念的时候,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二者的本质,而在逻辑方阵中用于区分性质判断之间对应关系的时候,学生则需要思考较长时间。此外,划分与分解的区分,反传递关系与非传递关系的不同,三段论中大项、小项、中项的识别,联言判断与关系判断的判别,比喻、比较与类比在实质上的差异等,也是负迁移的高发点。

(二)逻辑规则负迁移

逻辑规则负迁移是指此规则与彼规则之间的混同,主要集中在《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例如,在“明确概念的方法”这一框,下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与划分的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又如,单独使用换质推理的规则,或单独使用换位推理的规则,学生发生认知负迁移的概率较低,但是在换质推理与换位推理相结合的时候,学生常常不能推出最终结论,思维在中途“卡顿”。这说明,换质规则与换位规则在交错使用中经常发生互相干扰。此外,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在实际运用中也容易发生负迁移,学生要么张冠李戴,要么长时间犹豫不决。

(三)逻辑错误负迁移

逻辑错误负迁移是指对具体的逻辑错误在识别过程中产生的含混不清与误解误判。容易发生负迁移的逻辑错误有自相矛盾、骑墙居中、同语反复、循环定义等。例如,在初次学习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时,学生能懂得“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理解它的实质与特征。可是,当学生学完“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以后,反而不能完全理解“轻率概括”,在二者的区分上陷入困惑。再举一例如下。

甲说:“一个人可能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我们很难单方面去断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乙反问道:“等于说有个强盗因为天天扶老人过马路,所以不能给他判刑?”

在此例中,对乙的理解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还是“转移论题”的错误,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四)逻辑方法负迁移

在“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中,有很多表述极易混同。如:联言推理的组合式、分解式都是有效式;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肯定式,无效式是肯定否定式,而不相容选言推理中,否定肯定式、肯定否定式都是有效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前肯后、否后否前,无效式是否前否后、肯后肯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前否后、肯后肯前,无效式是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在“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的学习中,学生较难辨别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等。在“类比推理的方法”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将结构类比与功能类比搅在一起。在“发散思维的方法”的学习中,学生难以区分检核表法的借用与他用、改变与调整等具体方法。在“逆向思维的含义”的学习中,学生不容易把握四种反向法。

二、《逻辑与思维》学习中负迁移的成因分析

诱发学习负迁移现象的原因众多,它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逻辑与思维》学习中的负迁移来说,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归因。

(一)教材表述抽象

《逻辑与思维》中有多处“相似又不相似”的表述。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形式逻辑要遵循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基本要求。对联言判断而言,真假值判断标准是:p,q都真,判断才为真;p,q只要有一假,判断即为假。对选言判断而言,真假值判断标准是:相容选言判断“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