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过期妊娠的护理.pptx
文件大小:10.66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2.53千字
文档摘要

过期妊娠的护理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个性化护理方案

诊断与监测流程

临床特征概述

目录

4

5

6

产后护理重点

新生儿应急准备

产程处理规范

目录

01

临床特征概述

过期妊娠定义标准

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

定义为过期妊娠,需及时采取措施。

01

过期妊娠在妊娠总数中占5%~12%。

02

胎儿围产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过期妊娠的胎儿围产病率和死亡率随妊娠延长而加剧。

03

发生率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妊娠43周时围产儿死亡率

正常3倍。

妊娠44周时围产儿死亡率

初产妇过期妊娠胎儿较经产妇者危险性增加

正常5倍。

初产妇过期妊娠的胎儿危险性更高。

1

2

3

母胎风险预警指标

胎儿窘迫

过期妊娠可能导致胎儿窘迫,需密切关注。

01

羊水量减少

羊水量过少可能导致胎儿危险,需及时检查。

02

分娩困难及损伤

过期妊娠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及损伤,需做好助产准备。

03

02

诊断与监测流程

末次月经时间确认

通过早期B超检查确定胎儿大小和发育情况,推算孕龄,与孕妇停经时间进行比较。

早期B超检查

孕妇体征及症状评估

观察孕妇的体重、腹围、宫高等体征,以及是否出现过期妊娠相关症状,如宫缩停止、胎儿活动减少等。

通过孕妇提供的末次月经时间,推算出预产期,并进行孕周复核。

孕周复核方法

胎儿监护技术选择

胎心监护

超声检查

胎动计数

通过连续记录胎儿心率变化,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常用方法为无应激试验(NST)和催产素激惹试验(OCT)。

让孕妇自我计数胎动次数,评估胎儿在宫内的活动情况,若胎动次数减少,可能提示胎儿缺氧。

通过B超了解胎儿大小、胎盘成熟度、羊水量等情况,以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胎盘功能评估要点

胎盘分级

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胎盘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以评估胎盘的成熟度。

02

04

03

01

脐动脉血流监测

通过脐动脉血流监测,了解胎儿在宫内的血流情况,评估胎盘的供血功能。

羊水量监测

羊水量是评估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羊水过少可能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孕妇血生化指标检测

检测孕妇血液中的雌三醇、胎盘泌乳素等指标,以评估胎盘的功能状态。

03

个性化护理方案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孕妇了解过期妊娠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减轻焦虑和压力。

心理咨询

鼓励孕妇进行深呼吸、瑜伽等放松训练,以缓解产前紧张情绪。

放松心情

强调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爱,减轻孕妇孤独感和不安情绪。

家庭支持

产前心理干预策略

胎动监测教育程序

胎动记录

教会孕妇如何正确数胎动,以及胎动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定期检查

胎动监测方法

要求孕妇记录每天胎动次数,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了解胎儿宫内状况。

宫颈成熟度管理

宫颈评分

定期进行宫颈评分,评估宫颈成熟度,为引产做好准备。

01

采用药物或机械性方法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

02

严密监护

加强母婴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宫颈成熟度不足或过度的情况。

03

促宫颈成熟

04

产程处理规范

引产时机判断标准

宫颈成熟度

评估宫颈软硬度、宫口开大程度等,判断是否适合引产。

01

胎儿状况

通过胎儿电子监护、胎动计数等方式,评估胎儿宫内安危,确定引产时机。

02

母体状况

考虑产妇产道、产力等因素,确保引产过程安全。

03

分娩方式决策依据

通过超声等手段,准确评估胎儿体重,判断是否能通过产道自然分娩。

胎儿大小

确定胎位是否正常,如胎头位置、胎方位等,以决定分娩方式。

胎位情况

评估产妇产力、产道等因素,综合考虑剖宫产或自然分娩的利弊。

母体状况

持续胎心监护要求

胎心监护仪器

定期听胎心,了解胎儿心跳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异常情况处理

监听胎心频率

使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儿心率变化,提高安全性。

发现胎心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吸氧、改变体位等,确保胎儿安全。

05

新生儿应急准备

羊水污染处理预案

01

02

03

清理呼吸道:立即吸净口、咽、鼻部的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

评估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等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复苏。

羊水胎粪污染时,应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及呼吸,若呼吸困难或活力不佳,需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

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能,确保复苏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01.

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初步复苏,包括保暖、体位调整、清理呼吸道等。

02.

如初步复苏效果不佳,应立即进行正压通气、胸外按压等高级复苏措施。

03.

高危儿转运流程

转运前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转运风险及所需医疗设备。

1

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避免过度摇晃和颠簸。

2

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应与接收医生详细交接新生儿病情及转运过程。

3

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鼓励产妇与新生儿接触,促进母子情感交流。

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