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基本肝胆外科专科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主要表现为()
A、恶心、呕吐
B、上腹部胀痛
C、呕血、排柏油样便
D、有便意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时,血液可经口腔呕出,同时由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柏油样。恶心、呕吐不是其主要表现;上腹部胀痛不是大出血的特征性主要表现;有便意感也不是最突出的表现。所以主要表现为呕血、排柏油样便。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胆总管结石
B、胆总管末端狭窄
C、胆道出血继发感染
D、胆总管癌
E、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胆总管结石,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引流不畅,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答案为A。胆总管末端狭窄、胆道出血继发感染、胆总管癌、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等也可引起,但相对少见。
3.腰穿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的目的()
A、预防脑缺血
B、预防脑压升高
C、预防脑部感染
D、预防脑压降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腰穿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导致颅内压降低。去枕平卧6小时可预防脑压降低引起的头痛等不适。
4.胆源性休克的治疗关键是()
A、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B、迅速扩容
C、胆道减压引流
D、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E、使用大剂量抗生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胆源性休克主要是由于胆道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治疗关键在于解除胆道梗阻,进行有效的胆道减压引流,以去除病因,从而纠正休克状态。迅速扩容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是关键;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可控制感染,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血管活性药物用于调节血压等,不是首要关键;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也不是最关键的。所以治疗关键是胆道减压引流。
5.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所以答案选E。
6.腹部手术后3-4天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A、切口感染
B、肺不张
C、急性胃扩张
D、切口裂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腹部手术后3-4天,切口部位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且此时切口正处于愈合的关键阶段,细菌容易在此繁殖生长,引发感染,所以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后3-4天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肺不张常发生在术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等情况下,一般不是术后3-4天最常见的;急性胃扩张多与手术相关的神经反射、胃肠蠕动抑制等因素有关,但不是术后3-4天最常见的并发症。
7.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淋巴途径
B、血液系统
C、直接转移
D、肝内门静脉系统化
E、种植转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肝内门静脉系统转移,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可蔓延至肝外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淋巴转移主要转移至肝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胰、脾、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骨、脑等。种植转移比较少见。直接转移可侵犯邻近器官如横膈、胃、结肠、网膜等。所以答案是D。
8.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
A、直疝
B、切口疝
C、股疝
D、难复性疝
E、滑动性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股疝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多为坚韧的韧带,因此股疝最易发生嵌顿。切口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直疝发生嵌顿的几率相对股疝而言较低。
9.胆道系统疾病共有的主要临床症状是()
A、食欲下降
B、发热
C、胆道肿瘤
D、黄疸
E、腹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腹痛是胆道系统疾病共有的主要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胆道疾病可能会有腹痛伴随黄疸、发热等不同表现,但腹痛较为常见和普遍。黄疸常见于梗阻性黄疸相关疾病;发热多见于感染等情况;食欲下降不是胆道系统疾病特有的典型主要症状;胆道肿瘤只是胆道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不是共有的主要临床症状。
10.胆囊结石的性质主要是()
A、胆固醇结石
B、胆色素结石
C、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
D、泥沙样结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胆囊结石主要有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等类型。其中胆固醇结石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结石的50%,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胆色素结石约占20%,主要由胆红素钙组成。混合性结石约占30%,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多种成分混合而成。泥沙样结石是胆色素结石的一种特殊类型,质地较细,容易随胆汁流动,可引起胆管梗阻。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也是混合性结石的一种,只是胆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