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程序全身检查实施创伤救护四大技术:①止血②包扎③固定④搬运第31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创伤技术(一)止血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止血方法: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第33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包扎止血:用于一般的小伤口、小面积毛细血管出血先用盐水冲洗伤口,清洁消毒皮肤(毛发较多的部位应先剃去毛发再清洗)盖上消毒纱布敷料,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第34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面部出血:指压下颌前方的面动脉。颞部出血:压迫耳前的颞浅动脉,减少头皮出血。头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但要慎用,以免引起脑缺血。上肢出血:手、前臂及上臂下端动脉出血可压迫上臂内侧上1/3处的肱动脉。下肢出血:用拇指或拳头压迫大腿内侧上1/3处的股动脉。第35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止血带止血主要用于四肢大血管损伤,或者伤口大、出血量多的时候止血带的选择:橡皮带、布带、裤带、绷带等。结扎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部或上1/3处。注意:先抬高患肢使静脉回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毛巾或敷料垫好,减少对软组织(神经、皮肤、血管)的损害。在结扎止血带处必须有明显的标志,标志上要写清楚上止血带的时间,每30分钟松一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使组织受损。第36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创伤技术(二)包扎可用绷带、三角巾、衣物、布单。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防止静脉淤血,肢体末端应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情况。应保持肢体在功能位置,松紧适宜。第37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创伤技术(三)固定骨折固定的目的减少伤病人的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小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便于搬动病人可用绷带、棉垫、木夹板等,应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竿、木板、纸皮、雨伞等第38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9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创伤技术(四)搬运第40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1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疑有脊柱骨折时禁忌一人抬肩,一个抱腿的错误方法。※特别要保持脊柱轴位,防止脊髓损伤。※将伤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扭动和过度颠簸。第42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把伤员按轻、重、缓、急
集中向指定的后方医院转送第43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紧急处理烧伤发生后,现场急救非常重要,关键的是要抢时间,这关系到烫伤的愈后是否良好。第44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概念(狭义)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广义)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和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其统称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Burn)第45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深度三度四分法1.组织学划分2.临床表现3.预后第46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深度伤及层次临床表现预后I度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局部发红,烧灼感,皮肤温度增高。3-7天后脱屑愈合,不留疤痕浅II度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可形成大水泡,基底红润。1~2周左右愈合,通常不留疤痕深II度真皮深层,即网状层痛觉较迟钝,亦有水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如无感染,3~4周愈合,一般留有疤痕III度全层皮肤,甚至伤及皮下组织创面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常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网。除非面积很小,一般需手术植皮第47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烧伤的急救急救原则:迅速移除致伤原因,使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作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第48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处理要点:1、迅速避开热源。2、采取“冷疗”的措施。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己显著减轻为准。这样可以使伤处迅速、彻底地散热,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与水肿,缓解疼痛,减少水疱形成,防止创面形成疤痕。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