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20241011100546.pptx
文件大小:2.7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1.01万字
文档摘要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CONTENT

01失眠的定义

02失眠的临床评估

03失眠的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

04失眠的治疗

推荐强度

注:牛津循证医学

强(Ⅰ)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Ⅱ)

中心2011年的证据等级标准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OCEBM2011版)进行证据分级。

具体描述

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OCEBM

证据分级

级别

项目

(

01

失眠的定义

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h)

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

并且必须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或日间的痛苦体验

为入睡困难(成人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

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失眠的定义

睡眠质量下降

情绪低落或易激惹

认知障碍、焦虑情绪等

疲劳

躯体不适

失眠引起的日

间功能障碍

失眠的定义

失眠的临床评估

02

.了解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的晤谈。

是否有心理应激事件,如工作学习压力、生活变故、长期情绪不好等;睡眠环境与入睡关联因素:睡眠环境的噪声、床褥舒适度、频繁变更睡眠条件等影响因素。

系统回顾,明确是否存在情绪障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以及其他各种类型躯体疾病。

入睡情况、夜间觉醒次数、早醒及睡眠中异常动作和行为情况;日间功能损害是否有精神和体力状态、工作和学习情况,有无日间思睡。

平均每周失眠的次数,每晚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每次觉醒持续时间、最后醒来的时间等。

曾接受的治疗方法、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及疗效,是否存在药物或物质依赖。

询问和评价作息时间表,每天上床和最后觉醒、起床时间,是否午睡、倒班等。

失眠持续时间及症状波动性。

推荐意见

失眠诱发和加重缓解因素

其他

失眠表现形式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失眠程度

治疗情况

病程

睡眠觉醒节律

项目

7

4

1

2

6

5

3

序号

.辅助失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自评与他评量表包括:

①PSQI;

②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

③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

④睡前觉醒状态量表(PSAS);

⑤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

⑥清晨型与夜晚型睡眠问卷(MEQ);

⑦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

⑧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

⑨情绪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

7)。

.接诊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患者本人或家人协助完成为期1~2周的睡眠日记,记录每日上床时间,估计睡眠潜伏期,记录夜间觉醒次数以及每次觉醒的时间,记录从上床开始到起床之间的总卧床时间,根据早晨觉醒时间估计实际睡眠时间,计算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记录夜间异常症状(异常呼吸、行为和运动等),记录日间精力与社会功能受影响程度的自我体验,记录午休情况、日间用药和饮料品种。

二、主观评估

◆整夜PSG主要用于失眠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如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

碍等,尤其是对药物或者心理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

◆MSLT用于鉴别发作性睡病和其他可导致日间睡眠增多的疾病。

体动记录仪佩戴简单方便,是一种监测身体活动和休息活动周期的非侵入性方法。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可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进

行失眠的临床研究,并可为无创神经调控治疗精准定位刺激部位。

实验室检查是排除系统性疾病以及寻找失眠病因的重要工具,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红蛋白、铁蛋白、维生素B12、维生素D等检查。

三、客观评估

失眠的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

03

该标准将失眠≥3个月作为慢性失眠的持续时间标准,发作频次≥3次/周失眠作为最低频次标准,同时存在≥1项与夜间睡眠紊乱相关的日间症状,并排除了仅仅主诉有睡眠质量差、醒后无恢复感的患者。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

失眠的分类

慢性失眠

其他失眠

短期失眠

患者报告,或患者的父母、照护者观察到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多条:

(1)疲劳、不适;(2)注意力或记忆损害;(3)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业能力损害;(4)情绪紊乱/激惹;(5)日间瞌睡;(6)行为问题,如活动过度、冲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