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VTE相关知识考试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疾病不是VTE的危险因素?
A.精神分裂症
B.高血压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肥胖
答案:C。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不是VTE的典型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活动少、长期服药等易致VTE;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肥胖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均为VTE危险因素。
2.VTE包括:
A.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
B.浅静脉血栓形成和DVT
C.PTE和动脉血栓形成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VTE主要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浅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不归类于VTE,动脉血栓形成不属于VTE范畴。
3.精神科患者发生VTE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长期卧床
B.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C.饮水过多
D.肢体活动减少
答案:C。精神科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会导致血流缓慢,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可影响凝血功能,而饮水过多一般不是导致VTE的原因。
4.诊断DVT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CT静脉成像
B.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C.下肢血管超声
D.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
答案:C。下肢血管超声操作简便、无创,可清晰显示下肢静脉情况,是诊断DVT最常用的方法,CT静脉成像、MRV和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也可用于诊断,但不是最常用的。
5.以下哪种药物不是预防VTE的常用药物?
A.华法林
B.阿司匹林
C.低分子肝素
D.尿激酶
答案:D。尿激酶是溶栓药物,用于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华法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常用于VTE的预防。
6.精神科患者预防VTE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A.药物预防
B.物理预防
C.早期活动
D.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答案:C。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流瘀滞,是精神科患者预防VTE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也有作用,但相对复杂,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是预防过程中的监测手段。
7.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胸痛
B.咯血
C.呼吸困难
D.咳嗽
答案:C。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也可能出现,但不如呼吸困难常见。
8.当精神科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应首先考虑:
A.关节炎
B.下肢静脉曲张
C.DVT
D.软组织损伤
答案:C。精神科患者因活动少等因素易发生DVT,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时首先应考虑DVT,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软组织损伤也可能有类似症状,但DVT更需警惕。
9.对于使用抗凝药物预防VTE的精神科患者,应重点监测:
A.血常规
B.肝肾功能
C.凝血功能
D.心肌酶
答案:C。抗凝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使用抗凝药物预防VTE的患者需重点监测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也可常规检查,但不是重点监测项目。
10.以下关于VTE预防的物理方法,错误的是:
A.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B.梯度压力弹力袜
C.按摩下肢
D.早期离床活动
答案:C。按摩下肢可能会导致DVT血栓脱落,引发PTE,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早期离床活动都是正确的VTE物理预防方法。
11.精神科患者发生VTE的高危时间段是:
A.入院后1-2周
B.入院后1-2个月
C.出院前1-2周
D.出院后1-2个月
答案:A。精神科患者入院后1-2周,由于环境改变、活动减少等因素,处于发生VTE的高危时间段。
12.诊断PTE的“金标准”是:
A.肺动脉造影
B.CT肺动脉造影(CTPA)
C.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
D.通气-灌注扫描
答案:A。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CTPA、MRPA、通气-灌注扫描也可用于诊断。
13.以下哪种抗精神病药物与VTE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A.氯氮平
B.氟哌啶醇
C.利培酮
D.以上都是
答案:D。氯氮平、氟哌啶醇、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活动、代谢等,与VTE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14.对于VTE高危的精神科患者,开始药物预防的时间是:
A.入院后立即开始
B.评估后尽早开始
C.发病后24小时内
D.发病后48小时内
答案:B。对于VTE高危的精神科患者,应在评估后尽早开始药物预防,而不是入院后立即开始,发病后再预防就较晚了。
15.发生DVT的下肢,一般不出现以下哪种表现?
A.皮肤温度升高
B.皮肤颜色发红
C.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D.压痛
答案:C。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