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叙事护理个案护理范文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28岁,未婚,本科学历,公司职员。因“反复凭空闻声、自语自笑、行为紊乱5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凭空闻声,听到有声音议论他,说他坏话,为此常自言自语地反驳。逐渐出现行为紊乱,有时无故发呆,有时突然冲动打人。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症状时有缓解,但仍有残留症状。1个月前,患者病情加重,凭空闻声频繁,自语自笑明显,生活懒散,不洗漱,不换衣服,无法正常工作,由家属送至我院。
二、护理评估
1.生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患者营养状况一般,因生活懒散,个人卫生较差。
2.心理评估:患者意识清楚,但存在明显的幻觉、妄想。自称能听到很多人在耳边说话,说他是坏人,要杀他。坚信有人在监视他,跟踪他,对周围人充满警惕和敌意。情绪不稳定,时而焦虑、恐惧,时而淡漠、无所谓。自知力缺失,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治疗。
3.社会评估:患者病前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患病后无法正常工作,与同事、朋友逐渐疏远。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患者的病情感到焦虑、无奈,经济负担较重。
三、叙事护理过程
1.建立信任关系
患者入院时情绪激动,对医护人员充满敌意,拒绝治疗。护士主动与患者接触,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入院的目的和治疗的重要性。在交流过程中,护士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不打断、不评判。例如,患者说有人要害他,护士表示理解他的感受,说“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很害怕,这些声音和想法一定让你很痛苦”。通过多次沟通,患者逐渐对护士产生信任,愿意配合治疗。
2.倾听患者故事
在患者信任护士后,护士开始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患者讲述了自己患病以来的经历,包括听到的声音、产生的想法以及这些对他生活的影响。他说自己原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希望在工作上取得成绩,但患病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些声音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他变得越来越孤僻,与周围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差。护士认真倾听,用眼神和点头给予患者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3.重构故事意义
在倾听患者故事的基础上,护士帮助患者重构故事的意义。护士引导患者看到自己在患病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例如,患者提到虽然病情严重,但他还是努力尝试正常生活,偶尔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护士肯定地说:“你真的很坚强,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在努力,这说明你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你。”同时,护士也帮助患者认识到幻觉和妄想是疾病的表现,不是真实的。通过与患者一起分析他的经历,让患者逐渐改变对自己和疾病的看法。
4.挖掘资源和优势
护士引导患者挖掘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患者回忆起自己在大学时擅长绘画,曾经获得过学校的绘画比赛奖项。护士鼓励患者重拾绘画爱好,说:“绘画是你很好的优势,它可以帮助你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让你放松心情。”在护士的鼓励下,患者开始在病房里画画。随着绘画作品的增多,患者的自信心逐渐增强,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
5.促进社会支持
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向他们介绍叙事护理的理念和方法,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家属开始更加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倾听患者的想法。同时,护士还组织患者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让患者与其他病友交流互动,增加社会支持。在活动中,患者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了社交能力。
四、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患者存在幻觉、妄想,有冲动伤人、自伤的风险。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将患者安置在重点病房,加强巡视。严格检查病房内的危险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安全教育,告知他们如何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
2.药物治疗护理
患者自知力缺失,拒绝服药。护士耐心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患者服药。例如,将药物与患者喜欢的食物一起服用,或者给予患者适当的奖励。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护理
患者生活懒散,个人卫生较差。护士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包括洗漱、更衣、进食等。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作息时间表,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4.心理护理
除了叙事护理外,护士还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其他心理护理方法。如支持性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5.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除了绘画外,还安排患者参加音乐治疗、手工制作等康复活动。通过康复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护理效果
1.症状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状明显减轻。凭空闻声的频率减少,自语自笑的现象基本消失。患者对周围人的警惕和敌意也有所降低,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