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人卫生规范与实施策略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饮食卫生管理要点
01
日常卫生习惯培养
03
身体清洁与护理指导
04
环境卫生维护策略
05
疾病预防具体措施
06
家校协同监督机制
01
PART
日常卫生习惯培养
正确洗手六步法教学
湿润双手
用流动的水将双手完全浸湿,包括手腕、指缝和指甲缝。
01
涂抹肥皂
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涂抹在整个手部,包括手背、手掌、手指和指甲缝。
02
揉搓双手
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包括指缝、指甲缝和手腕,至少持续20秒。
03
冲洗双手
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干净双手,确保没有肥皂残留。
04
擦干双手
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不洁的毛巾。
05
培养习惯
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外出归来、用餐前后、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
06
餐前便后清洁流程
餐前准备
使用手帕或纸巾
如厕后处理
清洁口腔
在用餐前,要求孩子必须洗手,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如厕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注意清洗肛门和外阴部。
教育孩子在使用手帕或纸巾时,要避免污染手部,使用后应及时丢弃并洗手。
鼓励孩子在餐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个人物品消毒频率
餐具消毒
孩子的餐具应每天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蒸汽或紫外线消毒方式。
玩具消毒
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尤其是易滋生细菌的毛绒玩具和塑料玩具。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消毒。
毛巾和衣物
孩子的毛巾和衣物应经常清洗和晾晒,以保持干燥和清洁。建议每周至少清洗一次,并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睡眠用品
孩子的睡眠用品,如床单、被罩等,应定期更换和清洗,以确保卫生和健康。建议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并在清洗后进行阳光暴晒消毒。
02
PART
饮食卫生管理要点
餐具独立使用与存放
餐具专用
餐具清洁
餐具消毒
餐具存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专属的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每次用餐前必须清洗餐具,确保洁净卫生。
餐具要定期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
餐具存放在干燥、通风、易取的地方,避免污染。
饮水机、水杯等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消毒。
饮水设备卫生
教育孩子养成定时、定量饮水的良好习惯。
饮水习惯培养
01
02
03
04
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避免饮用生水。
饮用水安全
老师监督孩子饮水,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喝到足够的水。
饮水监督
安全饮水操作规范
营养丰富
选择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零食。
01
加工简单
选择加工简单、少添加剂的零食,避免过多食品添加剂。
02
新鲜度保证
选择新鲜、不过期的零食,确保食品安全。
03
适量食用
控制零食摄入量,避免影响正餐食欲。
04
健康零食选择标准
03
PART
身体清洁与护理指导
每日面部与口腔清洁
用温和的儿童洗面奶或清水洗脸,每天早晚各一次,避免用成人洗面奶或肥皂。
洗脸
用软毛牙刷刷牙,每天至少两次,饭后漱口,确保口腔卫生。
口腔清洁
洗脸后涂抹适合儿童肤质的护肤霜,保持皮肤湿润。
护肤
指甲修剪与毛发梳理
指甲修剪
每周至少修剪一次指甲,防止抓伤皮肤或滋生细菌。
01
毛发梳理
每天梳理头发,保持整洁,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02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成人指甲剪,以免伤及孩子;避免给孩子剪得太短,以免引起疼痛或感染。
03
衣物更换周期要求
贴身衣物
外衣外裤
袜子
床上用品
每天更换,保持清洁和干燥。
根据季节和活动情况而定,一般2-3天更换一次。
每天更换,保持脚部清洁和干燥。
每周更换一次,保持卫生和舒适。
04
PART
环境卫生维护策略
教室清洁责任分工
垃圾分类
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保持教室内的整洁和卫生。
03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清理教室各个角落,包括墙壁、天花板、灯管等。
02
定期大扫除
每日清洁
每天由专人对教室地面、窗台、桌椅等进行清洁,确保无垃圾、无灰尘。
01
通风与紫外线消毒安排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滋生。
定时通风
每周使用紫外线灯对教室进行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
紫外线消毒
定期检测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新鲜、无害。
空气质量监测
玩具教具杀菌流程
每日清洁
每天对玩具和教具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垢和细菌。
01
定期消毒
每周对玩具和教具进行浸泡、熏蒸或擦拭等方式的消毒处理。
02
玩具教具更换
定期更换玩具和教具,确保幼儿使用的物品干净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03
05
PART
疾病预防具体措施
常见传染病防护知识
勤洗手
保持卫生
远离传染源
接种疫苗
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洗手。
保持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避免接触患病人群,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玩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症状监测与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