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护理查房.pptx
文件大小:11.49 M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3.56千字
文档摘要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护理查房基于病例分析护理评估与干预实践汇报人:

目录疾病介绍01病史简介02护理评估03护理问题与措施04护理效果评价05讨论与总结06

疾病介绍01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母体抗胎儿血小板同种抗体经胎盘传递引起,以HPA-1a抗体阳性最常见,占比达80%。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新生儿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50×10?/L,伴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斑,排除其他病因后确诊为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型按血小板计数划分严重程度:重度30×10?/L伴内脏出血,中度30-50×10?/L,轻度50×10?/L。抗体检测母血检测HPA-1a抗体阳性占比80%,其他抗体如HPA-5b阳性亦可引发该病,需结合实验室结果明确诊断。

临床分型临床分型概述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分别以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为划分依据。重度分型特征重度分型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L,常伴内脏出血,需紧急干预以预防严重并发症。轻中度分型特征中度分型血小板计数为30-50×10?/L,轻度分型高于50×10?/L,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预后较好。

病史简介02

患儿基本信息123患儿基本信息患儿张某某之子,胎龄38+3周,顺产,Apgar评分9-10分,出生体重3200g。生后24小时发现全身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及3处1×2cm瘀斑,头皮血肿直径4cm。家族病史母亲为经产妇,无特殊用药史,前次妊娠新生儿有类似出血史未确诊。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28×10?/L,母血检测HPA-5b抗体阳性。临床表现患儿皮肤黏膜出血点每日递增15处,新增瘀斑位于骶尾部2×3cm。神经系统评估前囟张力正常,无激惹抽搐,瞳孔对光反射灵敏。

母亲病史母亲病史母亲为经产妇,无特殊用药史,前次妊娠新生儿有类似出血史但未确诊。本次妊娠期间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测显示HPA-5b抗体阳性。妊娠情况母亲妊娠期间常规产检无异常,胎龄38+3周顺产,Apgar评分9-10分,新生儿出生体重3200g,无明显产伤史。家族史家族中无明确血液系统疾病史,母亲及直系亲属无血小板减少症或类似出血性疾病的记录。

实验室检查结果213实验室检查患儿血小板28×10?/L,血红蛋白125g/L,凝血功能正常。母血检测HPA-5b抗体阳性,提示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动态入院时PLT28×10?/L,首次IVIG后48小时PLT升至45×10?/L。输注HPA相容血小板后6小时PLT达82×10?/L。监测与评估采用CRIT量表评分8分,高危等级。持续监测PLT变化,重点观察颅内出血征象,确保患儿安全。

护理评估03

全身皮肤评估皮肤评估每日记录全身皮肤出血点数量,新增瘀斑位置及大小,重点观察骨突部位,确保及时发现皮肤损伤。出血点监测每2小时检查皮肤出血点变化,记录新增数量及分布,评估出血趋势,为治疗提供依据。瘀斑观察监测瘀斑面积及颜色变化,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评估前囟张力正常,无激惹抽搐,瞳孔对光反射灵敏。持续监测意识状态,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确保无颅内出血风险。意识监测每2小时观察患儿意识状态,记录瞳孔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异常。颅内出血预防保持环境安静,头部制动并抬高15-30度,避免剧烈震动,预防颅内出血发生。

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评估采用CRIT量表评分8分,判定为高危等级。重点监测颅内出血征象,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及神经系统症状,确保及时干预。皮肤出血监测每日记录出血点数量及新增瘀斑位置,观察皮肤完整性变化。采用硅胶垫保护骨突处,避免皮肤受压损伤。实验室指标跟踪持续监测血小板计数,评估IVIG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血小板水平稳定提升。

护理问题与措施04

组织完整性受损相关皮肤黏膜出血020301皮肤护理要点每2小时翻身检查皮肤,骨突处使用硅胶垫,静脉穿刺后按压10分钟,确保皮肤完整性,减少出血风险。口腔护理措施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测量肛温,鼻饲喂养温度控制在38℃,防止黏膜损伤。出血监测方法每日记录出血点数量及新增瘀斑位置,重点关注骶尾部等易受压区域,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风险213风险识别通过CRIT量表评估出血风险,重点监测颅内出血征象,确保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安静,集中护理操作,头部制动并抬高15-30度,减少颅内出血风险。监测措施持续心电监护,设定心率报警限110-180次/分,每2小时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确保安全。

潜在并发症感染风险增加感染防控实施单间隔离,严格执行三级防护措施,确保手卫生依从性达100%,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导管维护定期维护中心静脉导管,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