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治疗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治疗原则
03
物理治疗方案
04
护理干预措施
05
功能锻炼体系
06
预防与随访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定义与发病机制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定义
肩周炎的发病与年龄增长、肩部长期过度活动或姿势不良、肩部外伤或手术后长期制动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肩盂肱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肌腱炎或肌腱退化,最终引发肩周炎。
发病机制
01
02
典型临床表现
肩周炎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肩部疼痛,疼痛可向上臂、颈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
疼痛
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范围受限,表现为肩部僵硬,尤其是外旋、内旋和后伸等动作。
长期疼痛和僵硬可能导致肩部肌肉废用性萎缩,肩部无力,上举或后伸困难。
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如肩袖间隙、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处。
僵硬
肌肉萎缩
压痛
诊断标准
肩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通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骨折、脱位或肿瘤等其他疾病。MRI检查有助于确定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情况。
诊断标准与分期
01
分期
肩周炎通常可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缓解期。疼痛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持续数周至数月;僵硬期疼痛逐渐减轻,但肩部僵硬和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持续数月至一年;缓解期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根据分期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02
02
治疗原则
PART
保守治疗总目标
通过物理疗法、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
缓解疼痛
逐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恢复功能
避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节脱位、骨折等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
急性期与缓解期方案
以缓解疼痛、控制炎症为主,采用冰敷、制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方法。
急性期治疗
以恢复关节功能为主,采用物理疗法、按摩、主动功能锻炼等方法。
缓解期治疗
01
02
药物选择与应用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具有消炎、止痛作用,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
如吗啡、芬太尼等,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如糖皮质激素、局部麻醉药等,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如贴剂、涂剂等,可直接作用于皮肤和肌肉组织,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非甾体抗炎药
镇痛药
局部注射药物
外用药物
03
物理治疗方案
PART
热疗与冷敷技术
01
热疗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如热敷、热水浴、桑拿等。
02
冷敷
止血、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如冰袋冷敷、冷冻治疗等。
电疗与超声波疗法
通过电流刺激肌肉和神经,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如电刺激疗法、电针疗法等。
电疗
利用高频声波振动,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常用于慢性肩周炎治疗。
超声波疗法
关节松动术实施
通过手法或器械使关节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松动术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术前需评估患者关节状况,确定治疗方案。
关节松动术注意事项
01
02
04
护理干预措施
PART
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卧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肩背部肌肉疲劳。
避免过度劳累,减轻肩部负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避免肩部受凉,冬季可在肩部加穿棉垫或围巾保暖。
可适当进行肩部按摩,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
保持良好姿势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肩部保暖
适度按摩
药物治疗
可采用口服或外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缓解疼痛。
物理疗法
如电疗、磁疗、超声波等物理疗法,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等作用。
神经阻滞治疗
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如肩胛上神经阻滞等。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安慰与鼓励,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疼痛管理策略
康复锻炼指导
早期锻炼
在疼痛较轻或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早期锻炼,如肩部旋转、伸展等动作,可预防肩关节粘连。
力量锻炼
进行肩部肌肉的力量锻炼,如哑铃操、俯卧撑等,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训练
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爬墙、摸高等动作,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
避免过度锻炼
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05
功能锻炼体系
PART
主动活动训练方法
肩部旋转
站立或仰卧,手臂自然下垂,进行肩关节旋转,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01
肩部抬举
站立,双手持哑铃或矿泉水瓶,进行肩部抬举,每次10-15次,每日2-3次。
02
肩部环转
站立或仰卧,手臂自然下垂,进行肩部环转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03
被动拉伸操作规范
肩部外旋
站立或仰卧,手臂伸直,健侧手臂辅助患侧手臂向外旋转,每次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