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见输血不良反应(3)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输血免疫反应。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1、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型输血反应迟发型输血反应2、按免疫学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非免疫性输血反应第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不良反应及类型
1.不同品种发生不良反应率:白细胞6.49%;浓缩红细胞1.06%;洗涤红细胞0.47%;血小板0.4%2.不良反应率:发热反应52.1%(发生率2.9%);过敏反应42.6%;溶血反应4.5%第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常见输血不良反应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5.输血后紫癜6.血小板输注无效7.循环负荷过重8.肺微血管栓塞9.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第5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指在输全血或血液成分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颤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类的输血反应为发热反应。第6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发生原因致热原:一般指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源、药物中的杂质,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杂质、采血器材或输血器上的残留变性蛋白质等。免疫反应:大多数发热反应与多次输入HL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HLA-Ⅱ类分子: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不相合的白细胞、血小板有关。其他反应的早期症状。1.发热反应第7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发热反应(2)症状与体征 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突然发热、畏寒、寒颤、出汗,体温可高达38~41℃。此外,其他症状尚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但血压无改变。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然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第8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发热反应(3)诊断输血开始至2小时以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伴有发热症状。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或妊娠史,既往输血发热反应史,或献血者血清中有HLA、粒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应同轻症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相鉴别。第9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发热反应(4)预防血站:采、输血器具和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做到无致热原。护理: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医生:反复发生输血反应患者,最好输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对于已经开始出现发热的病人应及时停止输入。(或者减慢输入速度,退热及抗过敏处理,排除溶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为溶血的早期症状也可能只有发热。)第10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包括单纯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更严重者出现呼吸障碍、休克等表现。是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第1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过敏反应(1)发生原因:2次以上接触致敏原,致使介质细胞脱颗粒。IgA、IgG同种异型抗体、其他免疫球蛋白多聚体等均可作为致敏原使机体致敏;受血者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性抗体。第1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过敏反应(2)症状与体征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内或输血后立即发生。轻度过敏反应: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血液噬酸性粒细胞增多。重度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紫绀,更严重的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第1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过敏反应(3)预防有过敏史者,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非那根(异丙嗪)或类固醇类药物。不输用有过敏史献血者的血浆(致敏原一般存在于血浆)。对高危(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抗体的)患者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缺乏IgA献血者的血液。第1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过敏反应(4)发生过敏反应后处理:及时停止输血;抗过敏处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药物;视情况吸氧、心电监护、气管插管、肾上腺素抗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