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感染科2024年8月
未改变
修改
新增加
阳性
综合评估*
未达到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
妊娠妇女
HBsAg
阴性
产科随访
符合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
沟通后监测
TDF或TAF治疗
分娩
综合评估*
否
HBVDNA
和HBeAg下降程度
下降明显否
1、继续TDF或TAF
2、按照CHB诊疗指南随访监测
3、可以母乳
1、停药#
2、监测肝脏生化学、HBVDNA等
3、可以母乳
1、继续TDF或TAF
2、按照CHB诊疗指南随访监测
3、可以母乳
HBsAg阴性
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1~2个月测乙肝五项
监测抗-HBs水平
必要时加强免疫
婴儿
免疫预防
12h内:乙型肝炎疫苗
和HBIG
1月龄:乙型肝炎疫苗6月龄:乙型肝炎疫苗
母亲
是
符合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
HBV母婴传播防治流程
HBsAg阳性
发生母婴传播
按照CHB管理
1、TDF或TAF
2、按照CHB诊疗指南随访监测
HBVDNA:1×1O?~2×10?IU/mL
且妊娠≥24周
HBVDNA≥2×105IU/mL且妊娠≥24周
HBVDNA1×10?IU/mL或/和妊娠24周
符合CHB治疗适应证
是
?
临床问题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
准是什么?
推荐依据:
■HBV母婴传播一般指孕妇的HBV进入子代体内,并造成慢性感染。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的静脉血均可检测到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约20%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DNA、HBsAg和乙
型肝炎e抗原(HBeAg),这其中90%婴儿的HBsAg和HBVDNA至7月龄转阴。
■因此,不建议对新生儿进行HBsAg和/或HBVDNA检测。
医学解读
推荐意见
推荐类别
证据水平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或HBVDNA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
I
B
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
I
B
推荐意见1
临床问题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类别
证据水平
1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μg酵母疫苗或20μ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
I
A
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
I
B
2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100IUHBIG。
I
A
3
未达到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孕期HBVDNA≥2×105IU/mL,建议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
I
A
孕中晚期HBVDNA为1×10?~2×105IU/mL的孕妇,建议与孕妇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口服抗病毒药物;
I
B
HBVDNA定量检测不可及的地区,HBeAg阳性可作为孕期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替代指标,但仍建议孕
妇进行HBVDNA检测。
Ⅱ
B
推荐意见
医学解读
推荐依据:
新生儿体质量2000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1500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
■HBVDNA≥2×105IU/mL孕妇所生婴儿经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预防仍存在母婴传播的风险。
■HBIG的有效成分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HBV意外暴露后有效的被动阻断措施。
医学解读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类别
证据水平
4
推荐孕24~28周HBVDNA≥2×105IU/mL的孕妇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
I
B
孕28周以后首诊发现HBVDNA≥2×105IU/mL的孕妇,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
I
B
5
推荐孕期口服TDF(1A)或TAF(1B)阻断母婴传播。
推荐意见
?
临床问题3:抗病毒治疗期间发生妊娠的慢性HBV感染孕
妇如何管理?
推荐依据:
■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药物是否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是孕妇和临床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