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299.8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5.45千字
文档摘要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一、目的

本着对实验室全体人员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处置规范操作,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故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实验室人员健康以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的生物试剂实验室污染事件。

2.实验人员受到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生物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生物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生物污染事件。

三、日常预防

1.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操作管理,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配置防护、消毒药品和医疗救援药品,定点存放和定人定期维护保养。

3.实验中如有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生物试剂要登记使用,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预防,防止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生物试剂,用于危害社会安全。

4.建立实验室实验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5.加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业务培训和演练。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菌(毒)病原微生物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处理人员应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5%漂白剂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分钟),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消毒清理)。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如果有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2)菌(毒)病原微生物外溢在实验人员的衣服、鞋帽上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服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附、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菌(毒)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附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如果菌(毒)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器冲洗。

2.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筒至少30min,使气溶胶沉积。(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30min。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3.如果实验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科室领导。如实验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动物时操作不慎被锐器损伤或被动物咬伤等,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附)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

4.实验室如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人员应及时报告科室安全负责人或科室领导,科室领导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对所有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