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危废品安全培训.pptx
文件大小:3.5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危废品安全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危废品概述与法规要求

02

危废品危害特性与识别

03

安全储存与运输规范

04

操作防护与应急处理

05

处理处置技术标准

06

管理体系与持续改进

危废品概述与法规要求

01

PART

危废品定义

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等危险特性,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的物质。

01.

危废品定义及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

按照其性质、危害程度、储存和处置要求等因素,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毒害品和腐蚀品等。

02.

识别标识

各类危废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名称、危险性质、警示标志、应急措施等内容。

03.

国家环保法规核心条款

法规体系

污染防治

监管制度

法律责任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实行全过程监管,包括危废品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环节。

企业应采取措施减少危废品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实施分类收集、贮存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对违反危废品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废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岗位职责。

企业主体责任与义务

01

申报登记

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要求,如实申报危废品的种类、数量、流向等信息。

02

培训教育

加强员工危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03

应急预案

制定危废品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04

危废品危害特性与识别

02

PART

化学/物理/生物危害类型

包括压力容器爆炸、放射性、电击、噪音、振动等。

物理危害

包括爆炸性、易燃性、氧化性、毒性、腐蚀性等。

化学危害

包括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生物危害

危险标志

根据危废品的性质设置相应的危险标志,如易燃、易爆、有毒等。

标签规范

危废品必须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标明危废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危险性质、安全处理方法等信息。

危险标志与标签规范

查阅MSDS

MSDS(MaterialSafetyDataSheet)是危废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了危废品的详细危险性信息和安全操作指南,是现场识别的重要依据。

嗅闻气味

通过嗅闻危废品的气味,初步判断其是否有毒或有害。

观察外观

观察危废品的颜色、形状、状态等外观特征,识别其可能的危害类型。

现场识别操作要点

安全储存与运输规范

03

PART

专用容器选择标准

容器材质

选择耐腐蚀、防泄漏、防撞击的材质,如不锈钢、玻璃钢、陶瓷等。

设计合理,便于清洗、消毒、密封和排气,防止危废品泄漏或挥发。

容器结构

清晰标识危废品种类、成分、危险等级等信息,确保操作人员识别和管理。

容器标识

远离火源、热源、水源等潜在危险区域,确保库房周围安全。

选址

暂存库房建设要求

采用防爆、防火、防泄漏等措施,确保库房整体结构安全可靠。

库房结构

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和排气装置,防止危废品挥发气体聚集。

通风与排气

配备防爆灯具和监控设备,确保库房内明亮且实时监控。

照明与监控

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危废运输相关知识和技能。

驾驶员与押运人员

在运输过程中实施全程监控,确保危废品运输安全。

运输监控

01

02

03

04

选择具有危废运输资质的专业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运输车辆资质

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和器材,应对突发情况。

应急处理

运输车辆资质与监控

操作防护与应急处理

04

PART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指南

呼吸防护

在危废品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供气式呼吸器等,以避免吸入有毒有害气体。

01

02

03

04

眼睛防护

操作时需佩戴化学安全眼镜或防护面罩,以防止危废品溅入眼睛造成伤害。

手部防护

接触危废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如橡胶手套、氯丁橡胶手套等,以防止危废品对皮肤造成腐蚀或刺激。

身体防护

应穿戴防护服、围裙等装备,确保皮肤不直接接触危废品。

迅速隔离

疏散人员

切断火源

通风换气

一旦发现危废品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泄漏源,防止危废品扩散。

迅速将泄漏现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他人误入。

确保泄漏现场远离火源,并切断所有可能的点火源,如电器设备、明火等。

开启通风设施,加强泄漏区域的空气流通,以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

泄漏应急响应流程

灭火方法

根据危废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避免使用水等不合适的灭火剂。

在灭火的同时,要尽快找到泄漏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防止危废品继续泄漏。

在确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