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实验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实验流程规范
01
煤质基础知识概述
03
仪器操作标准
04
数据分析方法
05
安全与环保要求
06
考核评估体系
煤质基础知识概述
01
煤的形成与分类标准
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植物在缺氧或微氧环境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固体可燃矿产。
01
煤的分类标准
按照煤的成因、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等分类,可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等大类。
02
煤的工业分类
根据煤的工业用途,可分为动力煤、化工煤、炼焦煤等。
03
煤中水分的含量,对煤的加工和利用有重要影响,过高会增加运输成本,过低易导致自燃。
煤的水分
煤中硫的含量,硫分高会导致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环境污染。
煤的硫分
煤中无机矿物质含量,灰分高会降低煤的发热量和燃烧效率。
煤的灰分
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产物的总量,是评价煤的燃烧性能和化工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煤的挥发分
煤质指标定义与意义
01
02
03
04
灰熔点低易结焦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形成结焦,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
常见煤质问题解析
煤的灰熔点与结焦性
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煤的污染与治理
粒度过大或含粉量过高,都会影响煤的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
煤的粒度与含粉量
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自身氧化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容易发生自燃和爆炸事故。
煤的自燃与防爆
实验流程规范
02
样品采集与制备要求
采样工具选择
根据煤种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如采样铲、采样钻等,确保样品代表性。
01
样品数量与分布
按照标准或实验要求,确定采样数量,并在煤堆或输送带上均匀分布采样点。
02
样品制备与保存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破碎、缩分等处理,制备成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并妥善保存,避免污染和氧化。
03
通过高温灼烧,将煤中的灰分分离出来,并计算其含量。
煤的灰分测定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煤样使其挥发,测定挥发分的含量。
煤的挥发分测定
01
02
03
04
按照标准方法,使用加热、干燥等方法测定煤中的水分含量。
煤的水分测定
通过化学反应等方法,测定煤中固定碳和硫分的含量。
煤的固定碳和硫分测定
常规检测项目操作步骤
实验室环境要求
实验参数控制
实验设备与仪器
实验安全与防护
保持实验室干燥、通风、无异味,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根据实验要求,严格控制实验参数,如温度、时间、气氛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专业、精准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如高温炉、电子天平等,并定期校准和维护。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防护用品,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特殊实验条件控制要点
仪器操作标准
03
01
样品研磨至规定粒度,混合均匀后放置于样品盘中。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样品燃烧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每次开机前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确保仪器内部无残留物。
设置实验参数,如温度、时间等,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工业分析仪操作规范
02
03
04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量热仪校准与使用技巧
01
样品称量要准确,放入量热仪前应再次确认样品质量。
02
使用量热仪时,应避免震动和外界干扰,保持实验环境安静。
03
读取数据时,应等待仪器稳定后再进行记录,避免误差。
04
定期检查设备各部分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现象。
清理仪器内部的灰尘和残留物,保持设备清洁。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更换部件时,要使用原厂配件,避免影响仪器性能。
硫分测定设备维护要点
数据分析方法
04
2014
实验数据处理原则
04
01
02
03
准确性原则
实验数据的处理必须保证准确性,反映煤质实际情况。
可比性原则
处理数据时,要确保不同实验间数据具有可比性。
完整性原则
数据应全面、系统,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规范性原则
数据处理过程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A
B
C
D
系统误差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来源,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误差分析与修正策略
异常值处理
制定异常值判断标准和处理方法,确保数据准确性。
随机误差
评估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修正方法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选用适当的修正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正。
详细描述实验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样品信息。
实验部分
客观陈述实验结果,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结果与讨论
01
02
03
04
报告标题简明扼要,摘要概述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标题与摘要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结论
报告编制格式规范
安全与环保要求
05
实验室安全制度
确保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包括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等。
实验室安全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