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X射线辐射源校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X射线辐射源校准规范
编制说明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二〇二五年三月
《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X射线辐射源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达的《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计量技术规程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的通知》(市监计量函[2023]56号),由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X射线辐射源校准规范》。
二、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影像和工业检测技术的进步,MicroCT因其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在生物医学研究(如小动物实验)、材料科学及精密制造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传统CT校准规范(如JJG961-2017)主要针对医用螺旋CT,未充分涵盖MicroCT的高精度、小尺度成像特性。例如,智能定位技术和自动化摆位系统的引入(如疫情期间广泛应用的全自动CT设备),亟需新的校准方法以评估其定位精度和辐射剂量控制。
目前国内并无相应得现行标准,规范参考主要参考了JJG961—201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和JJF1596—2016《X射线工业实时成像系统校准规范》,加入了主要计量特性:空气比释动能率重复性、均匀性、空间分辨力(率)和低对比度分辨力(率)、漏射线。
MicroCT英文全称为microcomputedtomography,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解决普通医用CT无法满足科学研究对高分辨率的需求而研发的,用于对骨骼、牙齿、活体/离体小动物等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设备,它的产生更多的为了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同时,目前国内暂无“MicroCT”相关的国标及医药行业标准,故规程的名称参考JJG961—201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在比较二者英文名称及应用场景的差别后,最终将名称定为: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X射线辐射源。
三、起草工作组的组成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决定,成立“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校准规范”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由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苏州海斯菲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平生医疗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组成,负责本规程的起草工作。起草小组人员如下: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顾加雨、胡尊浩、王鹏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罗琛
平生医疗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谢舒平
苏州海斯菲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歌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烨斌
四、编写依据
参照了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编写,以科学、客观、合理、适用为原则,明确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的主要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采用的主要标准如下:
JJG961—201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
JJF1596—2016X射线工业实时成像系统校准规范
JG1078—2012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
JJF1035电离辐射计量术语及定义
五、规范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技术关键
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PET/CT)的计量需求引起了相关单位的极大关注。
2023年,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接到任务后,成立了规程编制起草小组,同时拟定了工作方案,如下:
2024.01-2023.06调研相关文献资料。
2024.07-2024.12通过文献整理,初步确定被校准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
2025.01-2024.06实验测量,确定被校准计量特性的推荐技术指标,并完成相关不确定度评定。
2025.06-2025.12完成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实验报告、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的编制工作,并递交到技术委员会委员征求意见。
六、有关说明
与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国内外标准、其他计量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的兼容情况。
《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Micro-CT)校准规范》没有相关的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因此制定过程中未采用国际建议或国际文件。
对所起草技术规范中具体内容的说明。
(1)、范围:
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2)、引用文件:
列出了本规范所引用的参考文件的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定义了本规范中用到的相关名词术语及其计量单位。
(4)、概述:
介绍了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