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理 高考总复习 课件 课时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x
文件大小:5.41 M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4.55千字
文档摘要

;;“必备知识”梳理;(4)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能够体现人们[4]、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2)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5]形态、精神追求等。?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6]。?

(2)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7],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3)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①空间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多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中国古代突出皇权地位,西方国家教堂占中心地位。

②建筑形式: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西方文化以外向性著称。

③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殿、阁,民居有四合院;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有花园、洋房、草地等。

;“学科素养”应用

考向1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湖南省永顺县某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图甲示意该村的建筑分布,图乙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溪流分布

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D.沿公路分布

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该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大多沿溪流分布,B项正确。;2.该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A.适应潮湿环境 B.便于就地取材

C.充分利用空间 D.追求视觉美观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湖南永顺县地处山区,平地面积狭小,建筑空间有限,该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间,C项正确。;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该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该村村民???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公益性和文化性,③④正确;风雨桥和摆手堂主要是村民活动的场所,不以经济活动为主,没有体现乡村公共空间的经济性,②错误;摆手堂和风雨桥集中分布在溪流的下游,无法体现均衡性,①错误。

;考向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024年江苏泰州模拟)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以明清、民国时期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四合院。下图分别是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布局示意图(图甲)和奥林匹克公园四合院景观图(图乙)。据此完成第4~5题。

;4.四合院“北面窗小、墙体厚”的特点反映了当地()

A.夏季炎热,多洪涝B.河网密布

C.冬季寒冷,多北风D.地势低平

解析:第4题,墙体厚和窗小一般主要用于房屋的保温和挡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一种组合建筑,华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春季节寒冷且多大风,故在设计建筑时将北面墙体加厚,窗户面积缩小,用于阻挡南下的冷空气,C项正确。;5.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四合院。此现象蕴含的地域文化是()

A.由封闭保守到开放包容

B.由中规中矩到天人合一

C.由平等自由到等级森严

D.由传统守旧到传承创新

解析:第5题,四合院结构由有围墙变为没有围墙,体现了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包容,A项正确。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60~462)

一、选择题

(2025年广东阶段联考)1982—2020年中国小城镇的镇区人口规模由4740万人增长到32482万人,占全国城镇总人口比例由29.6%增长到36.1%,2020年中国小城镇数量高达2.2万个。人口向镇区集中的过程即人口“镇化”过程,人口“镇化”水平指镇区人口占镇域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第1~2题。

;1.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近郊区的一些小城镇,人口“镇化”水平比远郊区的小城镇更低,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些近郊区的小城镇()

A.人口密度更小

B.受中心城区辐射作用小

C.交通可达性低

D.受中心城区虹吸作用强

;解析:第1题,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近郊区的小城镇与远郊区相比,人口密度更大、受中心城区辐射作用更大、交通可达性更高,A、B、C项错误;近郊区的小城镇受中心城区虹吸作用强,更多的人口迁往中心城区工作和居住,D项正确。;2.安徽省“镇化”水平较高的小城镇主要分布在远离县城或中心城市的地带,这些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