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6月桥隧中级工模拟题+答案(附解析).docx
文件大小:11.61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7.37千字
文档摘要

2023年6月桥隧中级工模拟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部分。

A、走行

B、旋转

C、传动

D、排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旋转部分,它在定子旋转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转动。

2.环氧树脂砂浆是一种快硬高强材料,当环境温度为+20℃时,其早期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而且不需要特定的养护条件。

A、不一定

B、不变

C、减少

D、增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氧树脂砂浆早期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是其特性之一,在环境温度为+20℃时也符合这一规律,且不需要特定养护条件进一步说明了其早期强度发展特性与温度的这种关系。

3.()是一种速度型的阻尼器,它只有在主梁纵向振动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发挥作用。

A、液压阻尼器

B、软钢阻尼器

C、粘滞阻尼器

D、磁流变阻尼器

正确答案:A

4.线路中心至防护墙内侧净距,无砟轨道不应小于()。

A、1.7m

B、2.3m

C、1.9m

D、2.1m

正确答案:C

5.夏热期混凝土施工宜选用水化热()的水泥。

A、较高

B、较低

C、居中

D、无要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夏热期混凝土施工时,为了避免混凝土因水化热过高导致内部温度过高,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水化热较高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不利于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所以答案选[B]。

6.整修圬工梁拱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

A、20mm

B、10mm

C、30mm

D、40mm

正确答案:C

7.全年大修的设计文件,对个别临时变更或追加的文件名,设计文件最迟应在开工前()提出。

A、40d

B、50d

C、20d

D、30d

正确答案:C

8.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加而产生的变形称为()。

A、应变

B、徐变

C、塑性

D、开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徐变是指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加而产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材料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产生的不可逆变形;应变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量;开裂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均不符合题意。

9.行车速度大于()的线路,不宜采用明桥面钢桥,否则应采取补强和加固措施。

A、80km/h

B、120km/h

C、160km/h

D、200km/h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明桥面钢桥在行车速度较大时,可能会因振动等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当行车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宜采用明桥面钢桥,否则应采取补强和加固措施。

10.固定支座需承受全部纵向水平力并不得小于活动端的()。

A、冲击力

B、摩阻力

C、重力

D、滑阻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固定支座要承受全部纵向水平力,其值不得小于活动端的摩阻力。当桥梁结构在温度变化、列车制动等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时,固定支座需抵抗这些位移产生的力,且这个力要大于活动端因梁体移动等产生的摩阻力,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正常力学性能。

11.距离接触网支柱及带电部分5m以内的钢管脚手架,钢梁栏杆等金属结构上,均需装设()。

A、回流线

B、连接线

C、触电保护器

D、接地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接触网支柱及带电部分附近金属结构易感应带电,装设接地线可将感应电荷引入大地,防止人员触电,保障安全。

12.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A、2倍

B、0.5倍

C、1.5倍

D、1.0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这样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均匀,避免出现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的情况,使混凝土达到较好的密实度。

13.支座下捣垫半干硬性砂浆时,应将支座与梁临时联结,用千斤顶架空梁身,比实际需要标高要略抬高()。

A、1~2mm

B、3mm

C、2~3mm

D、4mm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支座下捣垫半干硬性砂浆时,将支座与梁临时联结,用千斤顶架空梁身,比实际需要标高略抬高1-2mm,这样做是为了后续施工操作,比如更好地调整梁体位置、保证砂浆捣垫质量等。

14.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应至少每()联系一次。

A、15~20min

B、10~15min

C、5~10min

D、3~5min

正确答案:D

15.繁忙干线封锁5小时及以上属于()营业线施工。

A、III级

B、I级

C、IV级

D、II级

正确答案:B

16.以下()是高速铁路隧道大净空的特点。

A、减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旅客舒适度和车厢变形的影响。

B、重视洞口位置的选择,贯彻隧道“早进晚出”原则。

C、体现了生态保护理念和自然美。

D、减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