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材料性能要求
01
结构体系概述
03
设计规范要点
04
施工工艺流程
05
质量检测与安全
06
工程案例分析
结构体系概述
01
钢筋砼结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通过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共同承受荷载的结构形式。
01
分类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承重方式可分为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02
典型工程应用领域
民用建筑
如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强度高、耐久性好、防火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
工业建筑
基础设施
如厂房、仓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满足大跨度、大荷载的要求,同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
如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1
2
3
结构设计应保证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破坏或倒塌,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包括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人员疏散等。
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保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损伤或变形。
在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性的前提下,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安全性
适用性
耐久性
经济性
材料性能要求
02
钢筋力学指标与选用标准
屈服强度
钢筋在受力时的屈服点,是设计时的重要指标,决定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1
抗拉强度
钢筋在拉伸时的最大应力,是钢筋所能承受的最大力。
02
延伸率
钢筋在断裂前的塑性变形能力,反映钢筋的韧性。
03
选用标准
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类型和规格。
04
混凝土强度等级规范
混凝土强度等级规范
强度等级
强度稳定性
强度保证率
选用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其抗压强度,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具有一定的保证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强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应满足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材料协同工作原理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是保证它们共同工作的基础。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钢筋和混凝土在受力时具有不同的变形特性,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变形协调。
钢筋和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耐久性协同,以抵抗环境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变形协调
钢筋和混凝土在结构中各自承受不同的力,但通过合理的配筋和构造措施,可以实现受力平衡。
受力平衡
01
02
04
03
耐久性协同
设计规范要点
03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涵盖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性能、构造要求等。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规定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保证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能,包括抗裂、抗渗、抗腐蚀等。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明确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计标准。
国家设计标准体系
荷载组合计算原则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确保结构在极端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失稳。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形或裂缝。
荷载效应组合
考虑不同荷载同时作用的可能性,按照规定的组合系数进行叠加。
耐久性设计
根据结构所处环境和使用年限,合理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等耐久性参数。
抗震构造特殊要求
抗震构造措施
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包括框架结构的抗震墙、柱的配筋和构造、梁柱节点的连接等。
通过在结构中设置隔震层或消能减震装置,减少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要求结构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耗能能力和承载力储备。
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如围护墙、隔墙、吊顶等)的抗震连接和加固措施。
施工工艺流程
04
钢筋绑扎技术规范
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钢筋的调直、除锈、切割等。
钢筋加工
采用绑扎、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确保连接强度。
钢筋连接
应先绑扎主筋,再绑扎次筋,最后绑扎拉结筋。
绑扎顺序
确保钢筋与模板之间有足够的保护层,防止钢筋锈蚀。
保护层设置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强度和刚度。
模板制作
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尺寸和表面质量等。
安装前检查
01
02
03
04
根据工程结构、施工工艺和荷载要求等进行模板设计。
模板设计
采用测量工具进行定位,确保模板安装精度。
安装过程控制
模板安装精度控制
混凝土浇筑养护标准
混凝土制备
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确保混凝土质量。
01
浇筑方法
采用振捣棒或振动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02
浇筑速度
应控制浇筑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