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急救处理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现场安全评估与保护
伤员初步检查流程
基础急救技术实施
特殊伤害应急处置
急救资源协调管理
后续处置规范
01
现场安全评估与保护
PART
危险源快速识别方法
视觉观察法
嗅觉检测法
听觉识别法
触觉感知法
通过眼睛观察现场环境,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如泄漏的化学物质、悬挂的重物、裸露的电线等。
通过耳朵倾听现场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声响或警报声,从而识别潜在危险。
通过鼻子嗅到现场的气味,识别是否有有毒气体、烟雾等危险物质的存在。
通过手部直接接触物体,感知其温度、湿度、振动等特征,从而识别潜在危险。
自我保护装备使用规范
头盔
在头部可能受到撞击或坠落的危险环境中,必须佩戴头盔以保护头部安全。
01
防护服
根据现场危险源的性质,选择适合的防护服,如化学防护服、防火服等。
02
防护手套
在接触有害物质或锋利物品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以减少手部受伤的风险。
03
防护鞋
根据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鞋,如防滑鞋、绝缘鞋等,以保护脚部安全。
04
指存在直接危险或危害的区域,如泄漏的化学物质周围、坍塌的建筑物附近等,非专业人员禁止进入。
警戒区域划分标准
危险区域
位于危险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用于减缓危险扩散或提供逃生通道,应有明显的标识和警示。
缓冲区
指远离危险源且不会受到直接影响的区域,可作为紧急疏散、救援和物资存放的场地。
安全区域
02
伤员初步检查流程
PART
意识状态分级判断
伤员反应灵敏,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定位自己的位置。
清醒
伤员反应迟钝,回答问题不准确,需进一步询问。
模糊
伤员无法回答问题,对刺激无反应,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昏迷
生命体征快速检测要点
呼吸
血压
心跳
体温
观察伤员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呼吸急促、困难或窒息现象。
测量伤员心跳频率,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有无心跳过快或过缓现象。
测量伤员血压,判断是否过高或过低,以评估其循环系统状况。
测量伤员体温,判断是否过高或过低,以评估其体温调节能力。
创伤类型初步分类
开放性创伤
伤口与外界相通,容易感染,如割伤、擦伤等。
01
闭合性创伤
伤口不与外界相通,如骨折、脑震荡等,需注意观察伤员有无内部损伤。
02
多发伤
伤员同时有多处损伤,需全面检查,确定主要损伤部位和伤情。
03
03
基础急救技术实施
PART
止血包扎操作步骤
确定出血部位
止血方法选择
包扎伤口
定期检查
迅速检查伤口,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类型(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出血)。
根据出血类型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
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布块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以保护伤口并防止感染。
观察伤口情况,如发现出血不止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止血方法并寻求医疗救助。
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患者是否丧失意识。
紧急呼叫救援
如患者无意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心肺复苏操作
按照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顺序进行复苏操作。
持续复苏
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意识或专业救援人员接替。
心肺复苏标准流程
骨折临时固定技巧
判断骨折部位
制动止痛
临时固定
寻求专业救治
通过观察患者疼痛、肿胀和畸形等症状,初步判断骨折部位。
用夹板、绷带或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等)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以避免骨折端移动加重损伤。
固定后应使患者保持安静,减轻疼痛,同时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救治和进一步处理。
04
特殊伤害应急处置
PART
立即使伤者脱离火源或高温物体,消除致伤原因。
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伤处,以降低温度、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
轻轻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避免摩擦和粘连,若衣物与伤口粘连,可用剪刀剪开。
用清洁的纱布或布料包裹伤口,避免感染,不要涂抹药膏或油脂。
烧伤/烫伤紧急处理
迅速脱离热源
冷却伤口
去除衣物
包扎伤口
中毒事故应对策略
迅速脱离毒源
清除毒物
催吐与洗胃
送往医院
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松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尽快清除中毒者身上的毒物,如更换污染的衣物、清洗皮肤等。
根据中毒物质和中毒者的情况,采取催吐或洗胃措施,以排出胃内毒物。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中毒者的生命体征。
触电事故脱离方法
切断电源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
02
04
03
01
检查触电者状况
在切断电源后,仔细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状况,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救援触电者
若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防止二次伤害
在救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