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氮化铝行业趋势分析:月桂酸改性提升粉体抗水解性能.docx
文件大小:17.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2.0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2025年氮化铝行业趋势分析:月桂酸改性提升粉体抗水解性能

在新材料蓬勃进展的当下,氮化铝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无机材料,备受关注。氮化铝陶瓷凭借其精彩的热学和电学性能,在电子封装和集成电路领域呈现出宽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氮化铝粉体易水解的特性,严峻制约了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进展和应用。因此,如何提升氮化铝粉体的抗水解性能,成为2025年氮化铝行业讨论的关键方向。

一、氮化铝行业现状及改性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氮化铝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进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氮化铝陶瓷因具有高热导率、低介电损耗、优异绝缘性、与半导体材料硅匹配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无毒等特性,成为高功率器件散热封装的抱负材料。但氮化铝粉体在水或潮湿环境中极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致使粉体氧含量上升。氧集中到晶格内部取代氮原子形成铝空位,产生晶格缺陷,导致氮化铝陶瓷热导率降低。目前,提高氮化铝粉体抗水解性能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包覆和化学改性,但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影响陶瓷热导率等问题,因此,筛选相宜的试剂对氮化铝粉体表面进行改性处理至关重要。

二、氮化铝粉体表面改性试验方法

试验以试验室合成的氮化铝粉体、月桂酸、聚乙二醇6000、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将100g氮化铝粉体分散到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质量分数1%-7%的月桂酸和2%的聚乙二醇,与氧化锆球(质量比3:1)一同加入球磨罐,以250r/min的速度球磨12h,随后过滤、洗涤,在60℃恒温干燥箱干燥12h,制得表面改性的氮化铝粉体。水解试验时,分别将2g未改性和改性的氮化铝粉体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匀称并超声分散2min,置于40℃烘箱保温,定期测量悬浮液pH评估稳定性。试验还采纳多种仪器对粉体进行物相分析、形貌观看、pH测量、官能团检测及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分析。

三、氮化铝粉体改性后的结构与形态变化

对改性前后的氮化铝粉体进行FT-IR检测,结果显示,月桂酸的羧酸基团与氮化铝表面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包覆层。改性后粉体表面长链烷基降低表面能,增加疏水性,削减与水分子接触面积,降低反应活性,抑制水解反应。XPS分析表明,月桂酸通过化学吸附在氮化铝表面形成致密掩盖层,通过羧基与氮化铝表面羟基的酯化反应形成化学键合界面层,实现表面包覆改性。TEM照片显示,初始氮化铝粉体表面光滑,改性后形成12.2-16.1nm的非晶态包覆层,证明了表面改性过程中化学键合机制的主导作用。

四、氮化铝粉体改性后的抗水解性能提升

通过观看氮化铝粉体在水相悬浮液中的pH变化、XRD图谱以及微观形貌变化,评估月桂酸改性对其抗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月桂酸含量增加,改性氮化铝粉体抗水解性能逐步提升。未改性氮化铝粉体悬浮液pH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大,24h达到最大值11.36,伴有刺激性气体;单独用2%聚乙二醇改性的粉体无明显抗水解效果;添加月桂酸后,5LA-2P-AlN在水中浸泡24h悬浮液pH稳定在8以下,72h后升到9.13;7LA-2P-AlN在水中浸泡72h悬浮液pH为8.88左右,无刺激性气味。XRD图谱显示,随着月桂酸含量增加,氢氧化铝的衍射峰渐渐减弱,5%和7%月桂酸改性的粉体未发生水解,保持氮化铝晶体结构。SEM照片也证明,改性后粉体抗水解性能提升,7LA-2P-AlN-72颗粒形貌与未水解前基本全都。

综上所述,讨论采纳不同质量分数的月桂酸对氮化铝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月桂酸中的羧基与氮化铝粉体表面的羟基发生类酯化反应,形成12.2-16.1nm的包覆层。随着月桂酸含量增加,氮化铝粉体抗水解性能显著提升,当含量为7%时,改性后的粉体在40℃水中浸泡72h未水解,pH保持在9以下,维持原始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未变。该表面改性技术提高了氮化铝粉体抗水解性能,使其能适应水基造粒和成型等工艺,为氮化铝陶瓷技术进展供应了新途径,有助于推动氮化铝在电子封装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更多氮化铝行业讨论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氮化铝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进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供应坚实依据。

更多具体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