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项目2水准测量任务2.2连续水准测量78课件.pptx
文件大小:4.91 M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1.33千字
文档摘要

项目2水准测量任务2.2连续水准测量

知识回顾-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建立一条水平视线,分别照准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尺并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ABabhABA、B两点间高差hAB为:前进方向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距离太远,测不准ABhAB=?提出问题-距离太远

AhAB=?Bh过大,测不到1.952提出问题-高差过大

解决思路--分步进行

ABhABhA1h12h2B121.连续水准测量原理hAB=hA1+h12+h2BhA1=H1-HAh12=H2-H1h2B=HB-H2hA1+h12+h2B=HB-HA

ABhABhA1h12h2B转点12转点2.转点在水准测量时,为传递高程所设的过渡测点或临时的立尺点,作为传递高程的过渡点。一般用TP(英文:turningpoint)表示,也可以约定用ZD(中文转点首字母)表示。

3.连续水准测量计算案例已知A点高程HA=57.286m,为求B点高程HB,进行了如下所示的连续水准测量,请根据每一站的水准测量读数,计算出B点高程HB1.863m0.931m1.697m1.026m1.382m0.729m0.998m1.743m解:(1)计算每一站的高差第1站:hA1=a1-b1=1.863-0.931=0.932(m)第2站:h12=a2-b2=1.697-1.026=0.671(m)第3站:h23=a3-b3=1.382-0.729=0.653(m)第4站:h3B=a3-b3=0.988-1.743=-0.755(m)(2)计算总高差hAB=hA1+h12+h23+h3B=0.932+0.671+0.653+(-0.755)=1.501(m)(3)计算B点高程HB=HA+hAB=57.286+1.501=58.787(m)

4.水准路线布设形式BMA(已知)BMB(已知)h1h2h3h4123形式1——附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开始施测,沿各待测高程1、2、3等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BMB。fh=∑h观-∑h理高差闭合差=∑h测-(H终-H起)

形式2——闭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水准点BM3开始,沿各待测高程点1、2、3等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水准点BM3。h1h2h3h4123fh=∑h测-∑h理=∑h测-0=∑h测BMA4.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形式3——支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出发,进行待定高程水准点A的水准测量,这种既不闭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BM1Ah往h返fh=∑h观-∑h理=h往+h返4.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4.水准路线注意事项转点:用TP(或者ZD)表示,如TP1(或者ZD1)表示路线的第一个转点已知水准点:BM表示,如水准点A,我们称之为BMA,测段:水准路线上两个相邻的待测点之间的区段。待测高程点: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者字母进行编号,比如1、2,或者B01、B0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