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语文教育研究方法.pptx
文件大小:5.7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6.93千字
文档摘要

中学语文教育科研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教学研究,距离我们有多远?

学习内容

一、了解语文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征

二、了解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三、掌握语文教育研究过程并有所实践研究问题的确定

文献综述

研究设计一选择适宜的研究方式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教育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不属于人文学科。

一、语文教育研究的对象

语文教育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是指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对语文教育现象和实践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的研究活动。

语文教育研究的特征

1.研究的主题是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的行为、现象;

2.研究的方式一般而言是经验的(可感知的资料),而非思辨的;

■对语文教师而言,多从教学实践出发,真实记录和阐释教学现象,力求发掘语文教育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实质,如状况究竟如何、为什么如此、怎样改进等。

二、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

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1)方法论,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和思路等;

(2)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程序、策略和风格等;

(3)操作技术,即在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技巧。

方法论

在教育研究方法中一直存在着两个主要的范式,其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

另一种是从人文学科推衍而来的,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并对其描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和可观察到的现象■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研究教育现象

具体、客观的观察

经验概括

■可重复

定量研究

韩雪屏教授的主持的研究课题“语文教学心理实验研究”

实证研究

研究语文教学心理

例如初中生言语生成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初中生口语交际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可重复

定量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人文主义研究方法

■寻找途径以使个人展示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认识

研究人员自身就是其研究的社会现实的不可分割的建构者;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别:人的特殊性

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

投入理解,对人、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定性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原来“量的研究”

基础上,出现“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产生,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主观性)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独特性。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互补、整合。

研究方式

■每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教育研究的明显特征。

1.调查研究: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2.实验研究: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3.实地研究:参与观察、个案研究

■4.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历史研究等

具体方法和技术

■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量表法;比较法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研究范式

科学范式

自然范式

逻辑过程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主要目标

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文字描述

主要方式

实验、调查

实地研究

资料收集技术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

参与观察、深度访谈

研究特征

客观

主观

研究对象

个人或代表人群样本

个案

研究报告

客观公正

诠释性报告反映建构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如何作质的研究设计?

目的情境

研究问题

方法效度

注意

■质的研究比较适合“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

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十分丰富。如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口述史、叙事分析、历史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三种。

■从资料分析中获得的意义解释,整合不同的声音,提升理论

完成研究报告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观察

访谈

作业分析

测验

假设

研究设计--实施

评估及分析讨论

三、语文教育研究的过程

■选择问题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资料分析阶段

得出结果阶段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问题的概念

可研究的问题的确定

选题

选题范围:

语文教学理论的探索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