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状态可以被视一“灰箱化”,即介于完全可见可知可理解的公开技术和算
法黑箱之间。人们通过提示词介入内容生成模式,并结合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打开算法黑箱,但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不可知与不可控处又带来了真实的忧虑和恐惧。在新技术语境下,
新闻传播业面临的环境监管、资本干预、伦理消亡的不确定性并未减少相反,其可能带来更多关于真
实性、平台资本主义、新闻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充分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潜在的风险并保持警
惕,是更好地理解人与技术的关系、保证技术向善的进路。
大众寄希望于通过人工智能鉴别假新闻的想法似乎难以实现。相反,人工智能正在生产出更多难以辨
别的虚假新闻。本质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不拥有自主检验内容真实性的能力,它生成、输出内容的质
量取决于其数据库和模型训练的水平,它对内容的检验则取决于人类使用者的反馈和驯化。“一本正经
地胡说八道”不止一次出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践中。而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自
动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业逐渐被应用到深度伪造中,智能生产、操纵、修改数据,通过媒体传
播虚假消息,给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民安全等国家安全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其引发的
真相危机将重构人、技术与媒介之间的信任关系与价值关系,新闻传播带来失实风险、侵权风险和
算法权力滥用等伦理风险。
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强大的用户群体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迅速成新闻消费者获取新闻资讯最主要的
途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平台权力进一步重构。如果说此前平台资本尚且无法脱离对内容
产品的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则可以使它们进一步摆脱这一局面,从而延伸平台能力。生成式人工智
能使数据的地位越发凸显。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成内容的质量,而商业平台在语料库、用户资源上
具备天然优势。相反,这一过程中用户将进一步失权。数据是平台最重要的资产,用户作原始数据的
生产者,却并不拥有数据的知情权与所有权。于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资本化的平台能够将
其庞大的用户资源转化可以盈利的数据,并在传播格局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在和生成式人工智
能互动的过程中,用户在无知觉的情况下成不断帮助平台训练、优化人工智能逻辑的数字劳工,却
并不能得到自己应用的收益,智媒时代以来的数字剥削将被进一步扩大。另外,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
“按需生成”也可能成商业平台的陷阱。商业平台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使用用户的行及隐私等数
据资源是不可见的。用户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吐露的信息越多,自身数据被资源化的程度越高,继而成
1/331/33
商业平台赢者通吃的一个环节。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无远弗届和人类须臾不可离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亟待应对的伦理
困境与道德抉择。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和生成内容的质量取决于它输入的数据及其模型训练的
水平,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代表ChatGPT,它目前依然依赖其从特定时期网页中提取的大量文本
数据和用户反馈强化学习来调整模型。借助网络爬虫得到的在线数据天然存在着偏见,不接入互联网
的地区和不熟悉互联网使用的人群被排除在外,成智能传播时代下的“隐形人”。其次,网络数据的
质量令人忧虑。相当数量的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中编码了偏见和刻板印象,会大量生成并
在用户中传播看似准确却毫无意义的信息,它不仅未能便利沟通反而阻碍了沟通。而偏见和刻板印象
加剧了群体间的撕裂。在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生产的内容正在扩大而不是弥合鸿
沟,加重而不是缩减偏见。最后,隐私安全问题越发凸显。生成式人工智能超大体量的数据需求导致算
法在抓取数据的同时,增加了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美国认知科学家哲学家科林·艾伦和技术伦理专家温德尔·瓦拉赫提出,机器道德关乎人类的决策行,
故而人类不要把责任推给机器,而是必须坚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数据伦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
展中必须被强调,数据的归属权与使用权必须厘清,技术公司如何使用用户数据应当被纳入更清晰明
了的框架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深度智能时代的伦理价值、伦理原则和伦理责任等问题展开必
要的反思与追问。
(摘编自唐铮、林子璐《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业:赋能、风险与前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